2.2實行一體化人才培養鏈路
根據經管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各經管類專業以校內的公共基礎課為主幹,以課程同步實習、短學期實習、競賽項目、畢業實習為延伸,進一步拓實學生的經管類基礎知識,為企業培養具有高效行動能力,具有一定壓力承受能力、工作業績突出的專業化經管類人才,形成無論是在內容層麵還是行為層麵與企業崗位要求無縫對接的應用型經管類專業人才培養鏈路。具體思路如下:
第一,公共基礎課。以經管類專業的課程體係中,有一些課程屬於公共基礎知識方麵的課程。例如:思想政治類課程、高等數學課程、計算機類課程、經濟學類課程、體育類課程、財務類課程等。這些公共基礎課程設置的主要目的在於:在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同時,進一步開拓學生的思維方式和眼界,強化意誌品格的塑造和情商的培養,以提高畢業生的公共事件能力。
第二,課程同步實習。在經管類專業課程體係中,均包含屬於方法類、實務性的課程,如市場調研、物流分析與預測、營銷策劃、財務設計等課程。課程或采取在校內課堂上案例教學、情境模擬的方式進行,或通過組織學生校外參觀考察和調研,從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三,短學期實踐。蘇州科技大學各經管類專業在暑假期間,都會開展為期兩周的短學期實踐活動。如一年級的學生,主要采取認識實習方式,並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觀考察相關企業。對於二年級的學生,各專業安排教師指導學生進入有校企合作關係的企業進行相關專業調研及寫作,為學生今後的畢業論文及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三年級主要安排學生進行經管類專業沙盤模擬實訓活動,邀請企業相關部門經理作現場點評等方式加強學生的專業知識理解。
3.經管類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3.1校企合作細則有待細化
在除人脈因素以外諸多影響校企合作效果的因素中,校企雙方的合作協議無疑是最為直接的要素。但就現實情況來看,現有校企合作協議的內容部分不夠細致,可能導致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出現問題時不能及時有效地解決。
3.2校企合作僅限於一校多企的階段,亟待區域範圍內校際層麵上的合作和溝通
現有的校企合作僅限於依托學校現有的資源及口碑,其輻射範圍有限。如能由蘇州政府管理部門和教育行政部門牽頭,建立區域範圍內“校際——行業—校企”合作網絡,將使現有網絡的覆蓋範圍大幅度擴大,網絡合力也必將有所增強。
3.3校企合作保障機製的進一步健全
基於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運行,離不開學校師資隊伍、教學管理和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作用。
第一,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麵,現有高校教師普遍存在科研壓力大、教學任務重的共同問題,這就需要學校在將教學科研任務進行合理分配的同時,也需要積極引導教師通過校企合作獲得更多教學科研項目的機會;同時,進一步落實學校關於“請進來、送出去”的校企合作方式,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學術會議和企業實踐活動。
第二,在教學管理上,為了解決校企合作中常見的企業接納實習的時間與原有教學計劃相衝突的問題,可考慮在原有學分製的基礎上,設立更為彈性的學習機製。
第三,我校在學校層麵上現已建立了專門負責校企合作事宜的教學實踐科,但在專業層麵上,仍缺乏由企事業單位代表參加的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定期根據社會和市場的實際情況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做必要的調整。
參考文獻:
[1]李文秀.高校市場營銷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經濟觀察,2011.10
[2]張文玲.校企合作共同培養市場營銷人才略論[J].經濟研究導刊,2010(5)
[3]曹揚,魏栓成.市場營銷本科課程體係設計及專業特色培育[J].南昌航空大學學報,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