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社會科學創新團隊的建設因素
政府與公共管理
作者:陳迪
摘要:圍繞社會科學創新團隊建設問題,課題組在寧波市所屬高校以及相關社科研究單位開展問卷調查和訪談。調查表明,推進社科創新團隊的建設應當營造更加重視哲學社會科學的政策和輿論環境,加快培養社科創新領軍人才,建立“創新”團隊的選拔標準,營造鼓勵創新、質量第一的評價環境,增加資金使用靈活性和彈性。
關鍵詞:高等院校 科研機構 社科創新團隊 調查研究
社科創新團隊建設是國家創新體係建設中一個重要的部分,重視社科創新團隊建設是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步驟。為準確把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關於社科創新的思想實際,了解社科創新團隊的建設情況,深入探尋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的有效路徑,為以繁榮社科發展提供良好環境。我們於2012年3月至2012年10月,以寧波市所屬高校以及相關社科研究單位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分層抽樣隨機調查,利用網絡投遞、電話、麵談等形式獲得樣本數據。利用已有相關文獻,融合對寧波社科創新團隊發展實際的認識與思考,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
1.社科創新團隊創新麵臨“兩強兩弱”的現狀
1.1創新的主觀意願強,實際認同度較弱
我市社科工作者創新主觀意願強勁而現實成效尚不令人滿意。數據分析表明,在350名受訪者中社科創新意願較高(“您是否願意從事社科創新活動”,62.9%,220人),並對相關創新進取給予高度肯定(“您認為社科創新活動的付出是否值得”,53.5%,187人)。相對於意願,受訪者對社科創新的實際認同不高,大多數受訪者認為社科創新“成效”較差(57.1%)、“能力”較低(54.3%),實際效果與預期差距較大,反映出現今社科工作者社科創新主觀意願高與實際成效低的尷尬現實。相對應於各級政府對繁榮發展社會科學的期望,這一結果超出我們的預判。
1.2創新的環境期盼強,破除瓶頸製約較弱
從社科創新狀態來看,社科創新環境的期盼強烈,團隊建設麵臨諸多難題。在調查中,我們對社科創新的“環境”、“舉措”、“能力”、“成效”、“意願”的評價做了一個排序,結果顯示,72%的受訪者把“社科創新環境”放在了最後,其次是“創新成效”,最高是創新意願。受訪者對社科創新狀態的肯定性評價的逐次降低,說明社科工作者期望有一個相對較好的社科創新環境。同時,83%的受訪者認為社科創新團隊比個體研究更有競爭力,對其創新狀態給予了肯定性評價(“您是否認同團隊創新比個體研究更能出成果”)。由此可見,團隊作戰更有利於社科創新,推動社會科學繁榮發展。但我們必須注意,團隊建設依然遇到很多問題,特別是在共同的研究主題等團隊建設要素上,還存在諸多問題。
2.對社科創新團隊建設要素的看法
推動社科創新團隊建設,是個係統工程,需要係統的各個要素協同運作。在研究中,我們給出了一些要素,了解受訪者對社科創新建設要素的看法。
2.1主要因素:學術環境的營造和“學術精神”的確立
在影響團隊建設的因素排序中,依然是“學術環境”(50.2%)排在第一位,其次是“管理體製”(41.7%)、“評價導向”(36.5%)、“團隊素質”(35.2%)。在調查中,受訪者認為影響社科團隊創新的首要因素是“學術精神”(65%),其次是“學術視野”(52.3%)和“學術功底”(47.7%),隻有15.7%的受訪者認為“研究方法”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見,“學術精神”是社科創新的動力之源,也是社科創新團隊建設的思想之基,“學術視野”和“學術功底”是社科創新的基礎條件。通過上述調查分析,我們發現社科團隊建設的著力點和重點。需要說明的是對“研究方法”的低關注度表明在團隊建設中環境因素的重要性,也從另一方麵體現了我們在研究技術以及研究工具上的落後對社科創新成效的製約。
2.2關鍵環節:研究環境和條件的優化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