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在文字上行走
一個人一生要走哪一條路,總是有一定之緣的。似乎在遙遠的心靈深處,有一種力量總是在啟示著你從繁蕪的人生路上迂回靠近。不論你走了多久。
在文字上行走,這不是人人都可以體驗感受的。我越來越覺得,在這條道路上走的人,每一天都不是輕輕鬆鬆,而是被自己的靈魂拷問、鞭打、逼迫著,時刻站在自己的內心深處。
這條道最初的形象是美麗的,所以在它的出發點上,聚集的許許多多清純的少男少女。這些可愛的人兒如癡如醉地看到了它燦爛的懸掛於終點上的花環。但當還沒有走過幾步,很多人就退縮了,回到了原路又各奔東西。因為這條道不是舒適平坦的花園路,是失敗、頹喪、無奈凝聚而成的坎坷之途,如若不是意誌堅定者,誰又會義無反顧地撲進它苦難的深處呢?
這其實不是一條路,它是一個歸宿,一個終結,一種最終的無奈的選擇。在我的生命之初,我曾熱戀於它的美麗,記下了許多少年日記,寫了許多稚嫩的文字,但並未持續多久。來自於各個方麵的教育和引誘都不是這條道路的,許多成功者的啟示都是另外的。最初的思索和追求很輕易地就被扼殺了。我曾經去走過仕途,對於那裏的遊戲規則,我的良知告訴我,我不適合。我學不會拍馬,也學不會獻媚,更學不會演戲,我毫不遲疑的退出了。我又去走過商路,這更不是好走的。要想成為暴發戶,非得爾虞我詐,同室操戈,學不會欺騙與罪惡是走不通的。我至少還保持著做人的良知與正直,又義無反顧地回到了原地。還有什麼路好走呢?我獨坐於自己的窗前,漠視著這變幻莫測的世界,開始思索自己在這人世間存在的意義,思考曾經那麼豐富多彩的人生,思考曾經那麼迷戀的事業,思考自己的來去之路。
並非所有的思考者都會有結晶,大多的人在思考之後頓悟了,而在淡泊虛清之中飄然而逝。有些人終究也沒有頓悟,入了魔成了瘋子。但有一部分人卻不同,深切地禪悟,而後在沉寂中開始了在文字上行走的征程。譬如司馬遷,在官路上走了大半輩子,幾乎就位極人臣,一個大坎他頓悟了,他於是獨坐孤窗,我們因而有了文字的大山《史記》。譬如巴爾紮克,他在商路上走了半輩子,終於發現了自己的無能,於是獨自藏身一座破舊的閣樓上,我們因而才有了輝煌的《人間喜劇》。魯迅也是做過官行過醫的。
所有在其它路上不幸的人們,又不甘於失敗,最終都走向了思考。所有把靈魂交給文學,在文字上行走的人們,自古及今綿延不絕。因為,在文字上行走,不是越走距自己越遠,而是由自己的靈魂牽引著一天天接近自己,傾聽自己心靈的聲音;在文字上行走,步履維艱卻沒有陷害,隻要你自己義無反顧,就沒有力量能夠阻擋。
我把生命交給了文學,命定般地要在文字上行走下去。因為所有的路我都已嚐試過了,隻有這裏是我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