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來到了一個朋友家做客。飯後,客人們坐在一起聊天,聊著聊著,主人就拿出了梨和棗子讓客人們吃。客人們看著梨和棗子,就討論起了吃梨和吃棗子的好處與壞處。
一個客人告訴其他人說:“吃梨是對人的牙齒有好處的,但是一定要少吃一點,吃多了是會對脾造成傷害的。然後,棗子呢,恰恰與梨相反,它是對脾有好處的,可以健脾;但是也不能多吃,吃多了對牙齒有害處的。”
大家聽了,恍然大悟,又都問道:“這樣很不好呢,多矛盾啊,怎麼辦呢?不知道有沒有什麼好辦法。”
客人中有個青年人,一直聽著他們的談話,他呆頭呆腦的,聽了客人們的問題,他想了想,傻傻地說:“我剛才倒是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可以做到兩者兼顧,吃梨的時候不會對脾造成,又對牙齒有益;而吃棗子的時候呢,不會對牙齒有害處,又可以健脾。”
客人們聽了,都覺得很驚訝,迫不及待地說:“那麼你快說說看,是什麼好辦法呐?”
這個青年人就不緩不慢地說:“吃梨的時候,就嚼一下,不要咽下去,這樣就對牙齒有益了,而沒法傷害到脾了;吃棗子的時候,就不要嚼了,一口把它吞下去,這樣就傷害不了牙齒,而還是可以健脾的。”說完,這個青年人還自我感覺很良好,覺得自己說的很有道理。
客人中有個人跟這個年青人很熟,聽他這樣一說,就開起了他的玩笑:“你真是囫圇吞下一個棗啊!”
在場的人聽了他的話,都哈哈大笑起來。
故事悟語:
“囫圇吞棗”現在已是一個成語,比喻對所學的東西不加以深入理解,就籠統地接受了,隻知道表麵意思,而不懂得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