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複習階段可以利用多媒體逐個或一批批地向學生提出問題,當學生回答後,計算機判斷其正確情況,並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給予相應回饋,以促進學生掌握某種知識與技能技巧。通常,當學生回答正確時,先給予肯定,然後讓學生再來一遍。像教師提問一樣,可幫助學生複習和鞏固已學知識,提高複習效率。多媒體的使用,大大地拓展了學生討論與交流的方式,使小組活動、班級活動更易組織和展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更為簡單和容易。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論壇進行討論,也可以向不在附近的同學提問,甚至可以通過網絡與外班、外校的同學交流。

1.5 作文修改與講評

作文修改與作文講評是語文教師付出最多、回報最少的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以後可以變得輕鬆、便捷、增強了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如一般在學生寫完作文後掃描一兩篇較為典型的作文,進行講評,重點放在語言修改與潤色上。利用Word的中文自動校對功能,用錯的字詞會用曲線標出,學生作文中的語言錯誤一目了然。這種方法對於初中學生剛學習作文時尤為重要。視時間情況還可對主要出現的問題進行簡要的討論。在此基礎上,學生進一步地修改作文,重點便放在結構、立意、取材等方麵,教師同樣將要重點講評的3~5篇範文掃描顯示在大屏幕上,讓學生進行討論,自由交流作文,為作文的自改與互改提供很大的便利。

2 若運用不當,多媒體將帶來負麵後果

由於多媒體強大的功能,使有的教師認為隻要用多媒體來教學,教學效果就一定能夠大大提高。但從教學的實際效果來看,如若運用不當,必將帶來負麵後果。

2.1 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形式雖然變了,但思想跟不上的話還是毫無效果。一些課堂隻是將教師的說教變成多媒體的展示,一些所謂的課件也隻是書本、習題、板書的位置變換。在教學中學生不是參與者而是觀看者,教師隻是放映者。一些教師想方設法將課堂的進程限製在課件中,學習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要按課件設計的“套路”發展,一旦學生的思路與課件不符,教師就隻好出示答案,久而久之,學生失去主動學習的意識,學習的依賴性越來越嚴重,主動創造的火花逐漸悄聲熄滅,能力很難得到訓練。

2.2 側重五花八門的學習形式,忽視文本價值

語文教師的職責在於引導學生領會語言的奧妙,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培養學生對文本的認同感和文字的親近感,隻能多“讀”,在閱讀中用心感悟,並在感悟中提煉、思考語言的運用。因此,學生用心、用腦才能吸取到營養。語文課堂教學應以文學作品賞析為“本”,多留給學生閱讀與思維的空間,使學生真正感受和認識到文字是有聲有色、有情有味、有生命有感情的,一篇文章就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這樣的語文教學才是有價值的,學生的語文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多媒體教學應是輔助的手段,其中再精美的畫麵也隻是景致,而非神韻。僅用影視替代學生對文本的閱讀,用圖片代替學生的想象,那便與語文教學的初衷背道而馳了。同時,也會弱化學生的語言感受力、閱讀力和想象力,甚至造成學生思維水平的停滯不前。

2.3 重視機械注入,忽略教師自身多元的融合

傳統的語文教學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如每一個教師富有個人特色的教學語言、教態、板書、靈感、應變能力以及雄厚的業務功底,是課堂教學的亮點所在,也是多媒體技術無法複製和取代的,隻有把傳統教學手段、教師個人特色和多媒體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真正發揮多媒體課堂教學的效果。

3 小結

從傳統教育向現代教育的轉變最根本的是教育思想的改變。教師教學理念、思想的現代化,遠勝於技術手段的現代化。在多媒體教學日趨普及的今天,充分認識多媒體的功能和特性,正確把握多媒體的內涵和潛力,把多媒體技術作為工具、資源和環境,實現多媒體與語文教學的最佳整合。

Tip:网页底部有简繁体切换,我们会帮您记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