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多媒體為語文教學帶來生機與活力(2 / 2)

3 形象教學,縮短教學距離,攻破學習難關

傳統的語文教學,重點內容僅限於教師的口頭傳授與強調,而多媒體手段則可以將重點內容清楚、真實地展現給學生。多媒體播放的音頻和音效資料給學生帶來的感官震撼必然會加深學生對於重點內容的印象,借助多媒體可以填補教師語言的蒼白和單一性,使教學內容在學生的心目中活動起來,縮小“教”與“學”的距離,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如學習《桃花源記》這篇文章時,理想社會到底是什麼樣,僅憑讀課文學生很難體會理解,通過多媒體展示源內良田、美池、桑竹等優美的環境,老人、小孩怡然自得的情態,人們紛紛邀請陌生的漁人到家中做客並熱情款待的淳樸民風一目了然,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平等、安居樂業的理想社會的概念自然就明白了。

《核舟記》是一篇文言說明文,核舟屬於微雕,學生很難想象出核舟的構造、人物的位置關係及情態和藝人的高超技藝。即使拿一個真的微雕,學生要想看清,也必須借助放大鏡,否則也是看不清、看不全。通過多媒能把微雕放大,按照文中說明順序把內容一一展示出來,這樣學生既看清人物情態,又明白了位置關係;既明白構造,又能從內心讚歎雕刻技藝的高超。

字、詞、句、段、篇是學習現代文最基本的五部分,其中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體味和理解重要詞語的意義和作用是重點和難點。這時可利用多媒體形象教學啟發學生的思維,從而使學生攻破學習難關。如在教學《濟南的冬天》一文時,課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品味文章生動形象的語言,學習抓住景物的特征進行描寫的方法。在多媒體教學中利用課件把教學中涉及的景物一一表列出來,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寫作思路,突出重點,學習本文“布局謀篇,層次井然”的寫法,則能更好地實現學生在重點難點上的突破。

4 創造和諧自由的空間,適當遷移訓練,培養創新能力

素質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高分數的學生,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挖掘、鍛煉和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高分低能的學生早晚會被社會所淘汰,這就提醒廣大教師在教學中給他們一個自由的空間,要相信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思維力,以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實踐證明,在愉快、和諧的情境中激發靈感,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發揮,極大地調動思維,其個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由於多媒體有聲的畫麵,再現生動的形象,很容易把學生引入文章所描繪的意境,領會文章的主旨,獲得深刻的印象,既陶冶了情操,又發揮了想象力、思維力,為創新教育的實施創造良好的條件。同時把課堂教學過程真正轉變為學生發現信息、捕捉信息的過程,加工信息、研究問題、掌握學習方法、增長知識的過程,使學生感受、探索和發現未知,讓學生主動地學,創造性地學,從而主動獲取知識,同時又培養了創新意識。

如在閱讀教學中適當地進行遷移訓練,可以鞏固閱讀效果。在教學說明文時,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掌握說明文的相關知識(三要素、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結構、語言特點),那麼教師就可以找相應的若幹語段,讓學生自己綜合歸納出說明對象、特點及運用的說明方法,並結合具體句子分析運用語言的準確性,給學生進行遷移訓練。傳統的幻燈機和小黑板也許也可解決這一環節,但視覺清晰度上比不上多媒體的效果。

總之,多媒體的出現給傳統的語文教學注入新的活力。但利用多媒體教學不是一種奢侈的擺設,更不是語文學習的代名詞,而是一種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簡便快捷的工具。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是社會對教育的呼喚,是實現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因此應發揮多媒體之優勢,為語文教學錦上添花。

Tip:网页底部有简繁体切换,我们会帮您记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