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聽到孟昶已死,輟朝五日,素服發表,賻贈布帛千匹,葬費盡由官給,追封為楚王。孟昶死後,他的母親並不哭泣,但舉酒酹地,說道:“你不能以一死殉社稷,貪生至此,我也因你而苟活在人間,不忍就死,現在你死了,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呢?”於是絕食數天而死。孟昶葬在洛陽,他的家屬仍留汴京,少不得入宮謝恩。太祖見花蕊夫人全身縞素,愈顯得明眸皓齒,玉骨珊珊,便乘此機會,把她留在宮中,通令侍宴。花蕊夫人在這時候,身不由己,隻得宛轉從命,飲酒中間,太祖知道花蕊夫人能詩,在蜀中時,曾作宮詞百首,要她即席吟詩,以顯才華,花蕊夫人吟道: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三千宮女皆花貌,共鬥嬋娟,髻學朝天,今日誰知是讖言。 宋太祖趙匡胤聽罷長久不語,連飲三杯,說道你再做一首新的。花蕊夫人沉思片刻,再啟朱唇: 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宋太祖本也是個英雄人物:當年千裏送京娘,當年以一條棍棒打遍十八座軍州。此時有感於花蕊夫人的故國之思,亡國之痛,竟更加深了對花蕊夫人的愛慕之心。飲了幾杯酒後的花蕊夫人,紅雲上頰,更覺嫵媚動人,太祖攜著花蕊夫人的手,同入寢宮,不久封花蕊夫人為貴妃。
自此太祖每日退朝必到花蕊夫人那裏,飲酒聽曲。三天後,孟昶複被邀請入宮喝酒。翌日,孟昶重病於塌。十天後,孟昶因縱酒過度不治而亡。
次日,一頂鳳翬,接了花蕊夫人入宮。這日退朝略早,徑向花蕊夫人那裏而來,步入宮內,見花蕊夫人正在那裏懸著畫像,點上香燭,叩頭禮拜。太祖不知她供的是什麼畫像,即向那畫像細看去,隻見一個人端坐在上,眉目之間好象在什麼地方見過一般,急切之間,又想不起來,隻好問花蕊夫人。夫人不意太祖突如其來,被他瞧見自己秘事,心下本就驚慌,見太祖問起,連忙鎮定心神,慢慢回答道:“這就是俗傳的張仙像,虔誠供奉可得子嗣。”太祖聽如此說,笑道:“妃子如此虔誠,朕料張仙必定要送子嗣來的。但張仙雖掌管送生的事,究竟是個神靈,宜在靜室中,香花寶櫃供養,若供在寢宮裏麵,未免褻讀仙靈,反幹罪戾。”夫人聽了太祖的話,連忙拜謝。實際上花蕊夫人所供的並不是張仙,而是蜀主孟昶。
她本與孟昶相處十分恩愛,自從孟昶暴病身亡,她被太祖威逼人宮,因為貪生怕死,勉承雨露,雖承太祖寵冠六宮,心裏總拋不下孟昶昔日的恩情,所以親手畫了她的像,背著人,私自禮拜,不料被太祖撞見,隻得謊稱是張仙。可憐那些宮裏的妃嬪,聽說供奉張仙可以得子,便都到夫人宮中照樣畫一幅,供奉起來,希望生個皇子,從此富貴。不久,這張仙送子的畫像,竟從禁中傳出,連民間婦女要想生兒抱子的,也畫一軸張仙,香花頂禮,至今不衰。如此,孟昶九泉有知,也一定會十分感念花蕊夫人了,後人有人詠此事: 供靈詭說是神靈,一點癡情總不泯; 千古艱難惟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
這是一個才女,也是一個癡情的可憐女子。蕭左回想著曆史上的花蕊夫人一生淒慘的遭遇時,忍不住把目光投向自己的義兄。隻見尹阿媵眉頭緊鎖,一副神傷不已的樣子。這一看,蕭左卻也猜出了尹阿媵的心思,這分明是心係佳人的癡情男子的愁緒麼。
隻不過,尹阿媵又是怎麼認識花蕊夫人的,還有他現在要跟宋太祖趙匡胤搶女子,自己又該如何是好。蕭左抬起茶杯一飲而盡,想不到這次見到自己的大哥,又遇上了一樁更加頭疼的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