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賞畫(2 / 2)

唯一的威脅,他借著高興勁兒,也決定一並除去!

趙匡胤緩緩從玉階上走了下來,然後踱步走到李從善麵前,笑道:“朕聽聞貴國國主平素喜愛詩詞歌賦,李愛卿作為國主的胞弟,想來在詩詞上也有一番造詣吧。”

“外臣惶恐,當不得造詣二字,隻是有粗懂文意而已。”李從善不知趙匡胤何意,很謙虛地回答道。

“李愛卿何必謙遜,”趙匡胤笑意不減,玩笑道:“朕軍伍出身,於文墨之道,實乃汗顏,朕近日收藏了一副字畫,卻一直不解其中真意,不如李愛卿便替朕看上一看,如何?”

“外臣不敢不從。”李從善一聽,隻是看看字畫,慌亂的心遂定了下來。他雖然不如自己的皇兄李煜那般才華橫溢,但自幼受父皇李璟的熏陶,也算得上有幾分才氣。南唐在武力方麵或許不如趙宋,但於這詩詞文藝之道,卻秉承了前唐風氣,出過不少儒士大家。

“把畫拿上來。”趙匡胤喊滿意李從善的回答,朝身邊的王繼恩吩咐道。

而站在一旁,一直默默無語的蕭左聽得此言,心裏暗叫不好,趙匡胤果然還是要行那反間之計,看來自己之前的一番建議全成了廢話,難道自己真的不能阻止,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林仁肇冤屈而死?

正在蕭左焦急萬分的時候,王繼恩已經拿著字畫走到了趙匡胤跟前。趙匡胤朝他點了點頭,王繼恩便會意地將字畫展開。

趙匡胤指著字畫向李從善說道:“你看看這畫像,還有這字如何?”

李從善依眼定睛看去,起先隻是覺得那畫中的人有幾分相熟,再反複仔細看了幾遍,心下頓時大駭,這……這居然是林仁肇!

他不知為何趙匡胤手中會有林仁肇的畫像,也不明白為何趙匡胤要將這畫像拿給自己看。心中疑惑萬分,讓他不知如何作答。

趙匡胤笑了笑,說道:“李愛卿是否覺得畫中人很是眼熟?”

李從善木然地點了點頭,在沒有摸清趙匡胤意圖的時候,他覺得自己最好還是不要亂加揣測,實話實說的好。

“這畫像中人與李愛卿同殿為臣,相熟也不奇怪。不過李愛卿覺得這畫中的詩又如何?”趙匡胤目光一凜,說道。

看了畫像已經讓李從善心裏頭七上八下的,他那還有心思去看詩詞,可趙匡胤吩咐了他又不敢敷衍,於是便認真看了一遍詩詞,這一看,就差點沒把他那顆本來已經懸著的心跳了出來。詩詞之中那份一統天下的野心,讓李從善瞬間就猜到了這詩是眼前這位笑得很陰沉的宋國皇帝所做。

隻是,林仁肇的畫像,配上趙匡胤的詩詞,這是何意?難道………….他不敢往下想,怕再想下去,後果自己承擔不起。

“嗬嗬,”趙匡胤沒有等李從善答話,便朝王繼恩揮了揮手,示意他把畫像收起來。

“李愛卿,想來你也已經猜到這副字畫出自何人之手了,想必你心中已有計較。林將軍願歸順於我朝,先寄畫像為信物。朕已打算在東京為其尋一宅院賜予林仁肇,以酬其歸宋。”

趙匡胤不假思索,直言說道。

這番話一出,李從善就更加堅信自己心中的那個猜想。他既憤怒,又擔憂。怒於林仁肇這廝居然要投降趙宋,憂的是趙匡胤竟如此放心地這事告知自己,難道他已經跟林仁肇計劃好了,準備出兵南下?

而蕭左呢,他心裏苦澀不已,趙匡胤還是出了反間計,而傻傻的李從善,看樣子也堅定不移地相信了林仁肇要叛國。難道自己費了這麼多周折,花了這麼多功夫,最終還是付諸流水?

他不甘心,可又無可奈何,事情已成定局。自己如果這個時候站出來反駁趙匡胤,估計這條小命活不過今晚。而就李從善那慫樣,即便知道是趙匡胤的陰謀,估計也會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想法,將這個消息傳到李煜耳中。

而李煜呢,作為文人,情商很高,但智商卻不咋地,估計一時憤怒,想都不想救一刀把林仁肇給殺了。

這時候,他才明白過來,無論怎樣花空心思去想什麼奇謀妙計,也沒有強大實力來得踏實。在強大的實力震懾之下,哪怕真的有陰謀,蠢貨們也會被嚇得信以為真。

權力,是在這個亂世唯一可以保證自己生命不受到威脅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