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李神諭的侄兒(2 / 3)

延壽見我神情專注,欣然地點了點頭,“道凡,感覺如何?”

“沒感覺啊。”我想撓撓頭發,可惜隻是摸到了光溜溜的腦袋殼子。

“不要流於文字,不要曲解文意 ,你需用心去感受,感受天地萬物融合於你眼前。你且氣沉丹田,發聲之時,心念集中於一線。”

我試著延壽話中所說的方法,深吸一口氣,把這氣憋到了丹田之內,然後再緩緩跟隨著經文慢慢吐出。一開始感覺跟平常不一樣,可當延壽敲起木魚的時候,我瞬間發現,丹田內有那麼一絲氣息在遊走。

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內力?

關於內力之說,玄之又玄。它似是存在,又好像根本不存在。它不像你憋出來的一口氣,想要吐出去就能吐出去的。我不敢確定這就是內力,但又不好問延壽,隻能專心地誦讀唯心訣。

按照延壽的課業安排。我每日早晨接受道凡慘無人道的魔鬼訓練,一開始隻是泡澡,上樹,後來又多了舉石,劈柴。如此堅持下來,我的身體也強壯了起來,加之延壽每日跟我將內功修煉調息之法,我漸漸感覺到身體裏那一絲氣息漸漸粗壯強大了起來。

外功修身強體,把身體鍛造得如堅鐵一般,然後再經過內功養氣之道,把這股鍛煉出來的力量合理地儲存起來。經過半個月的堅持,道凡和延壽兩人的悉心調教,我終於打開了武學的大門。

身體的基礎打好了,道凡便開始傳授我般若拳。般若拳的拳法套路偏防禦,一共二十四式。學會整套拳,我隻花了三天,可真要打出樣子來,卻一點進展沒有。

“你看你的拳頭,打出去的時候軟弱無力,你的步伐,也是虛浮不堪。揮拳的時候,你要把全身力量聚於肩臂,然後依拳而發。”

“還有,拳法的威力,不在於你使出多少力道,而是於你如何收放自如。如若一拳出去,力道收不回來,那麼反而會傷了自己。”

我細心揣摩著道凡的話,把般若拳套路拆解開來,一招一招慢慢地體會。拳到力不到,拳出力不勻,拳收力不逮。原來練拳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沒有多年苦工,頂多就是練成一套花架子。

唯心訣基本已經念得滾瓜爛熟,倒背如流了。延壽見我不再依靠書本,便減少了頌讀的次數,而是騰出更多的時間,讓我打坐。

打坐,是內功修煉的基本方式之一。能感覺到內力的存在,並不代表著能夠使用這股來自體內的力量。我現在的水平,就好像能感受到風,卻抓不住它那般的感覺。感覺存在是一回事,把存在化為實質又是另外一回事。

“唯心訣是為師靜心打坐時所感悟而創下的內功心法。它依佛理而出,禪心不定,功法不出。”

延壽見我打坐半天一點動靜沒有,便雙手在胸前遊走一圈,比劃出一套似是內功修煉的手法來:“你且按我的手法,慢慢調息。”

我依樣照做了一遍,但無聲收獲:“師傅,何為禪心?”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心之所往,塵埃不惹,便是禪心。”

我一時悟不出來,也不心急,循序漸進我還是懂的。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慢慢來,總會明悟的。

在永明寺習武的這一個月,是我來這世界最開心的一段時光,我感覺自己從來沒有這麼認真做過一件事,日日夜夜地都想把功夫練好。可是,一個月下來,我隻是初窺門徑,練跟道凡過招的勇氣和機會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