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升行情展開時,投資者想預測股價上升或反轉的價位時,可利用前股價行情下跌的最低點乘以0.191、0.382、0.809與1,作為預測股價可能上升的幅度。當股價上漲幅度越過1倍時,其反壓點以1.191、1.382、1.809和2,按其2倍進行計算得出。其他倍數依此類推。
某股下跌行情結束前的最低價為5元,當股價反轉上升時,投資者可以根據黃金分割理論預先計算出各種不同情況下的反壓價位,計算方式如下:
5×(1+0.191) =6.0元;
5×(1+0.382) =6.9元;
5×(1+0.618) =8.1元;
5×(1+0.809) =9.0元;
5×(1+1.0) =10.0元;
5×(1+1.191) =11.0元。
這樣,投資者就可以根據實際股價變動情形做出判斷。
2.判斷大勢中的“底”
與判斷大勢中的“頂”同樣的道理,當股市進入空頭市場時,投資者最關切的問題莫過於“底”在哪裏?投資者可以運用同樣的方法從黃金分割理論中計算預測出跌勢進行中的支撐價位。
當股價下跌,脫離高檔,且下跌速度比較持久,投資者就可以按照黃金分割理論進行推算,即推算出它的跌勢會在達到0.382與0.618時發生變化。也就是說,與上升行情相似,當下跌幅度接近0.382或0.618時就容易出現支撐,即行情下跌結束開始反轉上升。除了在0.382和0.618處有支撐外,在0.191、0.809處也均可能發揮支撐。
某股上升行情結束前的最高價為6元,當股價反轉下跌時,投資者可以根據黃金分割理論計算出各種不同的支撐價位,計算方式如下:
6×(1-0.191) =4.9元;
6×(1-0.382) =3.7元;
6×(1-0.618) =2.3元;
6×(1-0.809) =1.1元。
投資者可以根據推算結果,有針對性地作出投資策略。
股市自身存在一定規律,投資者不可刻板地套用理論或者其公式來尋找“頂”與“底”。
五、反市場操作理論
反市場操作理論也稱相反理論,該理論的基本要點是在操作中關注投資者的行為或者投資者對市場的判斷,在特殊情況下采取與多數投資者相反的操作策略。
(一)反市場操作理論基本原理
反市場操作理論認為,當所有人都看好股市時,說明頂部已經開始,此時應考慮賣出;當大多數人看淡時,說明股市即將見底,此時應當做好進場準備。
從數據上看,反市場操作理論的數據主要包括兩種,一種是好友指數,另一種是市場情緒指數。通常情況下投資者關注好友指數較多,下麵我們將以好友指數為例進行反市場操作理論說明。
(二)反市場操作理論的七大區域
好友指數的範圍在0~100%之間,不同的區域可以給投資者不同的操作啟示,一旦了解這些區域,投資者在運用該理論時,才能更有把握。
理論上,反市場操作理論劃分為七大區域,具體內容如下所述:
1.0~5%
在該區域中,一個上升趨勢即將出現。當大家都看淡市場時,股市上就會出現也沽我也沽,以致沽無可沽的現象。即大市淡無可淡,說明轉勢的時機已經到來。此時應該把握時機建倉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