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三重頂多出現於空頭走勢的反彈行情之中。股價在較長一段時間裏都處於上漲形態,投資者獲利後便開始回吐,股價從A點進入第一輪的跌落階段。股價回落的過程中,量能不斷縮小,一些在高位賣出的投資者和一些看好後市的投資者便在此時進行回補,帶動股價進入又一輪的上漲階段。但是股價回複至前一高位附近時,高點受阻,即圖中所示B點。股價又重複上一輪的跌漲幅度,當股價第三次達到與前兩次高點附近位置(圖中所示D點)時,投資者紛紛減倉,致使股價下跌,甚至大跌,最終突破(D點形成突破),從而將股價帶入漫漫熊途。自此,三重頂形態確定成立。
三重頂的形成可謂一波三折。投資者如何判斷三重頂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麵:
(1)股價的漲幅巨大。三重頂屬於頂部形態反轉,而股價的漲幅是否巨大是其判斷的標準之一。
(2)三個頂點的位置基本一致。這是三重頂與其他頂部形態不同之處。
(3)高點形成的時間一般在三個月。如果時間過短有可能演變成其他形態。
(4)技術上認為,股價突破3%,且連續三個交易日內無法重新反彈頸線之上的,則視其形態成立。
小提示:
專家指出,三重頂形態中最佳的賣出信號就在於頸線被突破時。但是,投資者要防止形態出現假性突破,最好結合均線一起分析,如果加上相應的MACD指標和KDJ指標來分析,準確性和安全性會更高。
2.三重底
三重底一般被視為三重頂的倒影形態。
與三重頂相比,三重底的形成走勢圖也堪稱“一波三折”。在某時間段內股市持續下跌,引起部分投資者的興趣,他們嚐試著逢低買進,帶動股價出現第一次上升走勢,即從中A點起股價上漲,成交量也隨之增大;長漲必跌,一些投機者看到獲利機會,便大量賣出,股價走勢走向下跌之路。當股價落至與A點相同時,由於投機者的介入使股價又一次出現反彈上升的趨勢。很多在上一次高點未能賣出的投資者,在此時紛紛拋售,導致股價再次下跌。而這個時候,很多投資者抓住跌勢時機,大量買進,而且此時的C點買盤非常活躍。股價的不斷上揚積聚了極強的突破力量,最終突破頸線,迎來了股價節節攀升的好景象。此時,三重底形成。
有經驗的投資者會從不同的角度判斷三重底上漲力度,主要有以下幾點:
(1)股價在底部持續的時間。根據技術分析的實際經驗,專家指出股價在底部持續的時間與其上漲力度成正比。
(2)成交量放量。成交量在股價突破頸線時放量是否迅速,是判斷三重底上漲力度的最有效標準。
(3)三重底的低點到頸線位的距離。距離越遠,形態形成後的上攻力度越強。
小提示:
三重底形態下投資者最佳的買入時機在哪裏?
(1)股價彰顯出突破頸線位置時;
(2)股價成功突破頸線位置時;
(3)三重底突破被確立有效後,在回檔時買進。
(六)圓形頂底
圓形頂底也是兩種極具威力的反轉形態,投資分析人士及經驗豐富的投資者均相當重視這種技術形態的分析。
1.圓形頂
所謂圓形頂形態就是指股價呈弧形上升趨勢。股價逐級攀升,但幅度不大,再到達最高點時,股價又開始逐級下跌,幅度也不是特別明顯,隻是比上一個點稍微低點,把這些高點順次連接起來,就成了一條弧狀走勢圖。
可看出,圓形頂的成交量極不規則。一般情況下,如果左側成交量明顯大於右側成交量,形成圓形頂的幾率相對高些。這可以作為投資者判斷圓形頂的標準之一。
圓形頂頭部形成後,股價不會馬上就下跌,而是反複橫向發展先形成徘徊區域。但是這區域存在的力量顯得脆弱,很快就會被突破。一旦突破,股價便一發不可收拾地朝著預期中的方向下跌。
圓形頂的形成需要較長一段時間,甚至需要數月才能真正完成圓形頂。所以在此過程中容易和其他形態複合出現、也會發生假性突破情形,這就需要投資者進行科學、理性的分析,以免因判斷失誤造成資本損失。
2.圓形底
投資專家指出,圓形底不僅易於確認,而且是非常堅實、可靠的底部反轉形態。
在圓形底形態中,一旦其左半部完成後股價出現小幅爬升,成交量溫和放大形成右半部圓形時,部分中線投資者應買進。這隻是圓形底形態中第一個買進信號。
我們可以看到圓形底形成過程中,成交量最多的分別在兩頭,而中間明顯減少。越靠近底,成交量就越少,當到達底部時,成交量是整個形態中最少的。
股票投資專家指出:圓形底形態大多數出現在一個由熊市轉為牛市的長時間整股期。所以,投資者一旦發現圓形底形態,就要做好買進準備。很多有經驗的投資者往往會在該形態升勢轉急時大量購進回補。因為,一旦股價上漲且股價突破頸線位時,股價便會進入節節攀升的時段。投資者在此種形態下必將獲利豐厚。
二、整理形態
整理形態是股價曲線形態之一。它成立的前提是市場事先已有趨勢存在。該形態形成的時間相對反轉形態較短,即股價隻在很短的時間內波動,隨後便在一定區域內窄幅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