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新股民6天快速入門(3)(2 / 3)

普通股的股利一般視企業淨利潤的多少而定,是不固定的。持有普通股的股東隻有在企業支付了債息和優先股的股息之後才能獲得股利分配。

如果企業經營良好,當利潤不斷遞增時,普通股往往能夠比優先股多分得股利,甚至股利率可以邁過50%的界線;如果公司經營無方,持有普通股可能連一分錢都得不到,更有可能連本金也賠掉。

2. 承擔清盤風險

當股份公司因破產或結業而進行清盤時,若公司的資產在償還欠債後還有剩餘,剩餘資產可按普通股股東所持有股份進行分配;如果沒有,則隻能作罷。

可見,當公司獲得暴利時,普通股東是主要的受益者;但在公司虧損時,他們又是虧損的承擔者。

3. 參與權

普通股股東有參與股東大會的權利,並有發言權、投票表決權、選舉權和建議權。如果股東因為其他事情耽擱,不能參加每年一次的股東大會,可以委托代理人來行使參與權。

4. 優先認股權

普通股股東一般具有優先認股權。如果當公司因為擴張而增發普通股股票時,現有普通股股東有權按其持股比例,以低於市價的某一優惠價格優先購買一定數量的新發行股票,以保證其在股份公司的持股比例保持不變。

李林擁有某公司原有普通股一萬股中的100股,即占股率為1%,現在該股份公司決定增發10%的普通股。李林為了保持在該公司的持股比例不變,決定再購買10股。

目前,在我國滬市上交所和深市上交所上市的A、B股均為普通股。

小提示:

在發行新股票時,普通股股東既可以行使其優先認股權,認購新增發的股票,也可以出售、轉讓認股權。如果具有優先認股權的股東認為購買新股無利可圖,而轉讓或者出售認股權獲利甚微時,可放棄優先認股權,直至過期而失效。

一般情況下,公司提供認股權時,都會規定股權登記日期,股東隻有在該日期內登記並繳付股款,才能取得認股權,行使優先認購新股的權利。

(二)優先股

優先股是相對於普通股而言的,是“普通股”的對稱。主要指在利潤分紅及剩餘財產分配的權利方麵,優先於普通股。

1. 優先股特征

優先股是一種沒有期限的有權憑證,它隻要有以下幾個特征:

(1)約定股息收益率。持有優先股的股東比普通股持有者先獲得收益分配,且享受事先規定好的固定股息率。即優先股股東利潤分配與公司經營狀況無關。

(2)優先求償權。當股份公司破產清算,分配剩餘財產時,優先股股東的分配先於普通股股東。

小提示:

如果股份公司連續幾年不分配股利時,優先股股東可以進入股東大會提出自己的意見,保護自己的權利。

(3)權利受限。優先股股東一般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且對股份公司的重大經營無投票權,但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享有投票權。

小提示:

優先股一般不能上市交易,即它的流通性受到一定限製。

2. 優先股的分類

優先股的種類很多,為滿足投資者不同需求,將優先股分為以下幾種:

(1)累積優先股和非累積優先股。累積優先股是指在某個營業年度內,如果公司所獲的盈利不足或沒有盈利時,股份公司將在日後補給優先股股東往年的股息。需要指出的是:在累積的優先股息尚未補足前,公司不得分配普通股紅利。

對於非累積的優先股,雖然公司當年所獲得的利潤有優先於普通股獲得分派股息的權利,但如果公司該年所獲得的盈利不足以按規定的股利分配時,在以後的年度,非累積優先股的股東則無權要求公司予以補發。

(2)參與優先股與非參與優先股。參與優先股是指當企業利潤增大,除享受既定比率的利息外,還有權與普通股股東共同分享剩餘盈利。

非參與優先股是指除了既定股息外,不再參與利潤分配的優先股,它又包括部分參加優先股和不參加分配的優先股。

一般來講,參與優先股較非參與優先股對投資者更為有利。

(3)可轉換優先股與不可轉換優先股。可轉換的優先股是指允許優先股持有人在特定條件(盈利日增)下,把優先股轉換成為一定數額的普通股,從而獲得較高的紅利。否則,就是不可轉換優先股。

小提示:

可轉換優先股是近年來日益流行的一種優先股。

(4)可贖回優先股與不可贖回優先股。可贖回優先股是指允許發行該類股票的公司,在原來價格的基礎上,再加上若幹補償金將已發生的優先股贖回。反之,就是不可贖回的優先股。

小提示:

當該公司認為能夠以較低股利的股票來代替已發生的優先股時,就往往行使這種權利。

3. 優先股收回方式

(1)定期贖回方式。股份公司在發行優先股時,一般會從所獲得的資金利潤中提出一部分款項創立“償債基金”,專用於定期地贖回已發出的一部分優先股。

(2)溢價方式。公司在贖回優先股時,通常是按事先規定的價格進行回收,但這往往給擁有優先股的投資者帶來不便,所以股份公司會在優先股麵值上再加一定額度的“溢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