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深化北部灣經濟區高新技術產業帶科技體製改革的思想(1 / 3)

關於深化北部灣經濟區高新技術產業帶科技體製改革的思

產業發展

作者:陸桂軍 黃可寧

摘要:科技體製改革是北部灣經濟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帶騰飛的基石,也是廣西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動力之源,進一步深化科技體製改革勢在必行。文章以建設創新型廣西為目標,以北部灣經濟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帶為試點,對進一步深化產業帶科技體製改革,提高產業帶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廣西經濟發展的背景、必要性和對策進行了相應的探索和思考。

關鍵詞:北部灣經濟區;高新技術產業帶;科技體製;深化改革;創新型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4)23-0001-04

為加快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於深化科技體製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係建設的意見》,醞釀已久的新一輪科技體製改革拉開了序幕,標誌著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進程進入了一個新的曆史階段。進一步深化科技體製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舉措。高新技術產業帶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主要載體,是以區位、交通和產業集聚為紐帶,依托經濟基礎較好、科技資源較集中、高新技術產業具有優勢的大中城市以及國家高新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起來的產業經濟體係。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帶建設,實現科技與經濟的有效結合,突破科學研究與生產實踐相互分離的難題,有利於充分發揮區域內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優勢,科學配置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資源,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布局,從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北部灣經濟區作為全國第一個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其高新技術產業帶的發展對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根本性的推動作用。當前,產業帶建設目標宏大、任務艱巨,要克難攻堅,拾級而上,通過深化產業帶科技體製改革,以提高產業帶技術創新能力,是實現產業帶發展目標,拉動北部灣經濟加速增長,加快創新型廣西建設的必然選擇。

1北部灣經濟區高新技術產業帶發展的宏觀背景

1.1北部灣經濟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帶建設背景

構建高新技術產業帶,拓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空間,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應對新一輪競爭,借鑒深圳和北京中關村推動科技創新的先進經驗,結合廣西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實際,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2008年,國家科技部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第二次部區會商,明確將建設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帶納入議題。2008年12月,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帶獲科技部批準建設,這是科技部批準的第四家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帶。2009年12月,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幹意見》,明確將建設以南寧、北海為主體的北部灣經濟區高技術產業帶作為加快發展

高技術產業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大項目。

產業帶包括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等市所轄行政區域,包括15個區和22個縣(市),土地麵積7.27萬平方公裏。產業帶按照“局部突破、總體跟進、跨越發展”的思路,重點發展壯大電子信息、生物工程與製藥、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優勢產業,做大做強海洋、新材料、新能源、現代農業等特色產業,改造提升石油化工、冶金業、林漿紙、食品加工等傳統產業。

1.2北部灣經濟區高新技術產業帶的發展機遇

在我國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建設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係的國內背景和科技創新全球化的國際背景下,北部灣經濟區高新技術產業帶迎來了改革的機遇期,全球科技的發展態勢與國內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形成了深化改革的根本動力。利用和抓住機遇,創造和發展機遇,進一步深化科技

體製改革,是北部灣經濟區高新技術產業帶發展的關鍵。

1.2.1建設創新型廣西,必須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帶。要實現建設創新型的廣西目標,需要把創新驅動發展提升到戰略高度,將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從資源驅動、資本驅動轉到更多依靠科技創新驅動上來。從2007年至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約16%,僅用接近全區1/5的麵積、1/4的人口,創造出超過全區1/3的經濟總量。但是,產業科技水平與全國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因此,必須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帶,以創新發展模式,破解發展難題為著力點,立足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落實國家部署,加快創新型廣西建設。

1.2.2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加強,有利於高新技術產業帶開放發展。近年來,在我國形成“多圈多帶多區”競相發展的態勢下,各經濟圈、經濟帶、經濟區內部的區域合作水平不斷提高。廣西規劃將產業帶作為一個整體,合理布局高新技術產業帶,整合利用中馬欽州產業園區、保稅港區、整車進口口岸,保稅物流中心、國家級開發區、出口加工區等多個國家級平台,有利於突出特色,錯位發展,做大做強企業優勢,強化創新驅動作用,發揮優勢平台的輻射效應,推動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促進

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

1.2.3中國-東盟經濟自貿區的建設,需加快高新技術產業技術革新。在我國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過程中,與東盟的合作無疑是重點方向和領域。在中國-東盟自貿區、泛北部灣區域合作等多邊框架與合作機製的推動下,廣西與東盟科技交流與合作日益加強,開展麵向東盟的先進適用技術項目合作,建立境外科技示範基地,進行科技信息網絡成果展示交易,科技信息服務,加強科研機構研發合作和人員技術培訓,舉辦科技成果會展等等,並在農產品、礦產、淡海水產、生物質、畜牧、林業等產業上實現技術交流及合作,以加快北部灣高

新技術產業帶的技術革新,實現互利共贏,共謀發展。

1.3北部灣經濟區高新技術產業帶發展現狀及麵臨的主要問題

1.3.1發展現狀。近年來,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經濟社會發展迅速,經濟總量在廣西全區的比重不斷提高,2012年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生產總值4316.36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對全區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為38.1%,占全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2.2%提高到33.1%。伴隨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高新技術產業帶獲得了整體推進,規模不斷壯大,逐步成為了經濟區乃至廣西最具活力的經濟增長點。

第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速。2011年,產業帶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30家,占全區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的35.7%;產業帶內南寧、北海兩個高新區工業總產值、總收入和出口創彙分別達到688.63億元、815.68億元,同比增長28.28%、17.67%;南寧高新區工業增加值占所在市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5.4%。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為拉動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工業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第二,科技資源相對集中。產業帶擁有廣西80%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廣西科技資源的集聚地,擁有占廣西全區42.7%的科技活動人員,總量達43928人。至2011年末,產業帶擁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3個,占全廣西總量的75%,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29個,占全廣西總量的61.7%;擁有自治區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1家,占全廣西總量的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