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推進“三農”跨越發展(1 / 3)

淺談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推進“三農”跨越發展

前沿

作者:李靖

[摘 要]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如何實現其與深入開展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無縫對接,是我們麵臨的一個重大課題。新形勢下黨同人民群眾的關係麵臨著許多新情況,我們的群眾工作麵臨許多新挑戰。今年是十八大提出深化改革最重要的一年,“三農”問題始終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性問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以解決三農問題為基礎,探索和改進群眾工作的新途徑,都是我們值得探討和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 群眾路線 保持 長效機製 踐行 三農問題

[中圖分類號] F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3-0001-02

當前,我國發展進入關鍵期,我們黨麵臨著長期、複雜、嚴峻的執政考驗,麵臨著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這也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麵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一項重要舉措。現就如何圍繞黨的群眾路線如何做好規定動作、如何創新工作、建立踐行黨的群眾路線長效機製、讓群眾在黨員幹部的心中紮根等談如下個人認識和體會,以求共勉。

一、新時期下群眾路線的內涵和意義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

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第一次把群眾路線確定為毛澤東思想三個“活的靈魂”之一,並將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概括為“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新時期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我們黨隻有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依靠人民推動曆史前進,才能做到堅如磐石”[1]。黨要時刻關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和願望,堅持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做群眾所需,把廣大人民的利益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是我們的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是我們黨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傳家寶。群眾路線是我們黨執政為民思維與理念的起點,人民群眾的呼聲與需求是我們黨製定大政方針的出發點。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我們要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執政基礎的高度,認識和把握服務“三農”的重要性。農民占人口的絕大多數是中國的基本國情,工農聯盟是黨執政的政治基礎,農業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業,‘三農’問題始終與我們黨和國家的事業休戚相關。深刻領會習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論斷,必須堅持從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的高度出發,進一步提升對“三農”問題重要性的認識,增強服務“三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以優良作風把人民緊緊凝聚在一起,為實現“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我們要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國夢的大局為突破口,重新認識和把握服務“三農”的重要性。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民族偉大複興的夢想,重點在農村,關鍵在農民,難點在破除城鄉二元結構。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充分認識發展黨的群眾路線在解決“三農”問題上的特殊作用,增強做好“三農”服務工作的敏銳性和自覺性,以實際行動服務於黨和國家工作大局。

二、如何踐行黨的群眾路線:首先要做好“規定動作”

1. 熟悉政策,掌握內容。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我們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要全麵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切實貫徹好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作出的重大工作部署和要求,緊緊圍繞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切實加強全體黨員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以“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2]為總要求,以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為服務群眾的重點。我們黨的幹部要未雨綢繆,先行一步,儲備好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精神食糧。紮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必須深入研究農業發展問題,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當前,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我區耕地、水資源緊缺對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雙重約束越來越大,同時,相對於快速推進的工業化、日新月異的城鎮化和風起雲湧的信息化,農業現代化明顯滯後。因此,必須以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係、新型農業經營體係、新型農業保障體係為突破口和著力點,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一是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係。二是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係,構建以農產品質量安全、農產品市場流通等為內容的新型農業保障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