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鼇論壇上,長期關注中國經濟的美國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經濟師羅奇說:“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儲蓄量。”
國家統計局統計的數據也表明,我國居民儲蓄餘額逐年攀升,目前已達到16萬億元,並且還將繼續增長。由此可知:我國的有錢人越來越多。
但是,與普通百姓一樣,有錢人(本書主要指小康家庭和中產者)同樣需要負擔種種開支。他們既要贍養老人、撫養子女、償還各種銀行貸款,還要為子女準備留學基金、為自己準備養老基金等等。而這些都離不開一個“錢”字,它們同樣能讓收入豐厚的小康家庭和中產者感受到進一步提升經濟安全的壓力。
這同時也給小康家庭和中產者提出了一個嚴峻的問題:閑錢要怎麼處理,才能真正增值,才能真正幫助他們解決經濟安全問題。專家認為,要想過上輕鬆自在又後顧無憂的生活,小康家庭和中產者一定要學會理財。
未來十年,將是“攢錢時代”向“理財時代”巨變的十年。目前已經到了建立人生“理財管道”的時刻。為了明天,我們必須學會用今天的錢為明天造福,讓財富和幸福相伴一生。大家熟知的富爸爸和窮爸爸的第一個區別就是:富爸爸認為,要投資而不是存錢;他們的第二個區別是:窮爸爸教人去寫一份出色的簡曆以便找到一份好工作;富爸爸則教人寫下雄心勃勃的事業規劃和財務計劃,進而創造創業的機會。
如果我們拿出一部分錢去做投資,也許開始賺得不多,甚至可能會有虧損,但時間長了,聚沙成塔總會有收獲。比如基金的投資回報,總體上就與活期存款差不多,但它卻有更大的獲利機會。
然而,就在大家高談“投資”的時候,我們卻突然失去了方向。從股市轉到樓市,從樓市再轉回股市?不是買債券,就是炒外彙,遵循著這種看似簡單的投資原理。雖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可是仔細想想,卻不知道哪一條真正適合自己。
曾經聽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你有10萬元在銀行存著,便叫錢;如果在市場流通,就叫貨幣;如果放在家裏,則是一堆紙張;如果將它們用在投資方麵,才叫資本金。那麼,錢到底應該投放在哪裏才最好呢?手頭上有些閑散資金而又無暇理財的小康家庭是否也有同樣的困惑?本書將就如何投資的問題為小康家庭答疑解惑。
總的來說,小康家庭的投資工具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避險工具,包括現金、存款、債券、黃金、外彙、保險、房產等;一類是風險投資工具,包括股票、證券投資基金、期權、郵票、字畫、古玩等。我們還可以把它細分為七種投資:最為熱火朝天的房產投資;保守而穩健成長的“固定收益型”投資(包括債券、基金等);有高報酬,但也相對較為冒險的投資(包括股票、國內外證券基金、期貨基金等);“橫行世界”的外彙投資;未雨綢繆的保險投資;“唯我獨尊”的黃金投資;“沙裏淘金”的收藏投資;最為保守的儲蓄投資。
每個小康家庭在進行投資時,都應該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存款要有一些,股票要買一些,黃金也要儲備一些,要根據市場的變動隨時做出相應的調整。
我們提倡分散投資,這是因為不同的金融品種其風險有所不同,有時甚至可以相互抵消。作為一個理性的家庭投資者,可根據自身風險偏好和將來的資金安排,選擇合適的產品。也可以嚐試通過不同期限、不同風險和收益性產品的適當搭配,進行理財產品的組合投資,實現投資資金風險和收益的較佳配比。
在20%利息稅的繳付下,儲蓄的惟一性選擇開始受到威脅,進股市、做房產、買基金、炒外彙,越來越多的小康家庭選擇了多樣化的投資渠道。
有了充裕的金錢後,投資者還要了解相應的投資知識。隻有這樣,才能更有效地進行投資理財。
本書用最淺顯的語言,對各種家庭投資理財方式的基本知識和技巧做了詳細的描述。通過對本書的學習,可以幫助小康家庭更理性地做出投資選擇,使其家庭生活更加穩定、和諧、健康。它將是一本能夠真正幫助小康家庭實現既定目標的投資理財實用手冊。
著名置業投資專家李鳳偉2006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