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一的投資模式已經不能滿足職業投資者的需要,多種工具的組合才是他們的最佳選擇,隻有組合投資才能帶給他們更高的收益。
組合投資就是分散風險
關於投資的分散還是集中,一直存在著爭論。當事人雙方都能拿出具體的事例來驗證各自的優越性。大師認為分散可笑,是因為大師對於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的認識,對於人與周圍世界和空間的認識,對於投資或者組織的了解和認識,是清晰和簡單而且堅定的。由於他對風險的獨特認識,分散組合投資的確沒什麼意義。
當我們還不具備大師那樣的境界,也沒有那種超強的定力的時候,分散並不一定是壞事。組合投資就是要分散風險。
投資者可以大聲質問自己:你能準確的預測市場嗎?如果不能,就分散投資吧;你能知道哪個基金會獨領風騷,不犯錯誤嗎?如果不能,也就分散投資吧;你能跟蹤到投資熱點嗎?如果不能,還是分散投資吧。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求第一,但求平均。想想《投資藝術》說的“輸家的遊戲”,還有巴菲特說的“投資不在於做了幾個非凡的決定,而在於少做幾個愚蠢的決定”。投資者就應該能理解平衡資產組合的意義。組合做好了,你就是投資場上的如來佛,孫猴子無論如何都蹦不出你的手心了。
投資要遠近兼顧:就是根據收益時間組合投資工具。它主要是指投資者跨行業、跨地區時所采用的投資行為。從投資期限上看,可以分為長、中、短期投資組合。
一般來說,期限越長,收益越高,而風險相對也就越大。相反,期限越短,收益就越低,但風險也會相應降低。為了兼顧投資的流動性、安全性以及收益性,應對投資的三種期限采用合理搭配的方式,而不應集中於某一期限的投資。這樣一旦有臨時變現的需求,就不必將長期投資作短期變現,從而蒙受巨大損失。
從投資方式上來看,可以將直接投資、間接投資相結合,證券投資與企業投資相結合,綜合地利用信托投資、租賃投資、兼並收購投資等多種方式,從而實現盈虧互補的目的。
投資要冷熱兼顧:它可以從兩方麵進行分析,其一是對某一個別投資對象進行投資的連續性;其二是對某一個別投資對象進行具體投資的金額。投資者往往有一種偏執的心理,即過份關注於某一證券而忽視了其他。事實上,人們越是具有一種傾向性,就越容易被束縛住。所以,我們建議投資者不妨“放眼天地寬”,多關注一些品種,以達到降低風險,獲得最佳投資收益的目的。
投資要親疏兼顧:它是指投資對象本身所處行業間的密切程度。一般分為互補型和替代型,比如房地產開發與基建行業就具有很密切的關係,而食品加工與電子業間的關聯程度就較低。掌握投資間的關聯程度,有利於我們及時地從某一行業本身的發展變化,來預測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趨勢,從而選擇最佳的投資組合。
投資組合因人而異
普通工薪族經濟收入有限,隻有穩健理財,才能減少和降低風險,才能達到增值的目的。理財要增值,就必須實施組合投資的策略,盡可能地追求最大的收益。
成功投資組合範例一:低收入家庭投資組合
張女士28歲,她和老公是同一家民營企業的普通職工,家庭月收入為2500元。這些年來,兩人省吃儉用,積攢了5萬元積蓄。
由於張女士家庭的收入不是太高,理財觀念傳統,承受風險能力較差,而且將來購房、子女教育、贍養父母等家庭開支壓力較大,所以家庭理財要求絕對穩健。
仔細分析了自己的經濟狀況和抗風險能力後,他們選擇了絕對穩健、收益相對較高的投資組合方式,采用儲蓄占40%、國債占30%、銀行理財產品占20%、保險占10%的投資組合。
儲蓄占比最高,支持著家庭資產的穩妥增值;國債和銀行理財產品收益較高,也很穩妥;保險的比率雖然隻有10%,但所起的保障作用卻非同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