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歸去?開始?(1 / 2)

徐易文來到日本的消息並沒有瞞過日本外務省,他們很快就和徐易文聯係上了具體的交貨日子。徐易文也沒有推後,趁著時光正好就來到了京都。

日本的京都以前一直是日本的首都,是一座擁有濃厚唐文化風格的城市,徐易文這次接收《菩薩處胎經》的地點就在京都的知恩院。

聯係好摩根在日本這邊的律師和文物專家,徐易文一行乘著幾輛車來到了知恩院。

出了停車場,抬頭望去是一道巍峨的山門,全是木製結構,高有二十多米,寬五十米。這門名叫三門,卻隻有二重結構,也就是兩層,下一層是門,上一層是羅漢堂,供奉著佛家羅漢的雕像。

知恩院,正式名稱是“華頂山知恩教院大穀寺”,是淨土宗的總本山。淨土真宗創始人名叫“法然上人”(1133-1212),他在這裏提倡淨土宗專念阿彌陀佛以求解脫的教義,並在這裏去世。江戶時代,信仰淨土宗的幕府將軍德川家康將這裏指定為德川家的家廟。

整個知恩院十分的清靜,沒有多少遊人。由於知恩院是建在山上的,得爬一段坡上去,山門處早有外務省的官員、翻譯和知恩院的接客和尚在等候。

在接客僧的帶領下一路路過禦影堂、阿彌陀堂,整個知恩院埋藏在山中,全是石板路,路的兩邊是古老的佛教法器:獻燈,就是常見的台座石燈。

邁過清淨的山道,這裏是一個典型的日式庭院,接客僧介紹,這裏名叫“二十五菩薩之庭”,是根據知恩院收藏的國寶繪畫:“阿彌陀如來二十五菩薩來迎圖”,用石頭和碎石製作的枯山水。根據淨土宗信仰,隻要一心念阿彌陀佛的名字,臨終時就會有菩薩迎接你去極樂淨土。

什麼是枯山水呢?就是假石作山,綠草作水,修飾出極樂勝境。徐易文駐足看了一會,沒看出什麼來頭,也不好說不好看,隻能裝作點點頭,手下的幾個保鏢對這些也顯然沒興趣,到是閃電嘰裏咕嚕的叫了一陣,徐易文也不知道她是什麼意思。

過了“二十五菩薩之庭”就是“方丈庭園”,這個徐易文看懂了,有山有水、有橋有燈,這才是庭院的樣子嘛,所以徐易文對這個庭院點個讚,很符合自己意境中的庭院,回想自己回奧海鎮後是不是也搞一個這種庭院,實在是很漂亮。

之後,徐易文一行來到了“大方丈”殿,本來平時這裏是對外開放的,不過今天徐易文要過來,寺院就暫時把這邊給封了。

在木廊下拖鞋,徐易文帶著羅納德進了“大方丈”殿,其他人暫時在外等候。這個殿很有意思,全為木質結構,頭頂也繪有八部天龍佛前聽經的圖案,色彩豔麗,羅漢、菩薩法帶飄逸,讓徐易文想起了唐朝的古畫,心下更加堅定了將《菩薩處胎經》收購的決心。

徐易文和羅納德不習慣跪坐,就在地板上盤腿坐下,等了一會,一位身穿藍白相間僧袍的白眉和尚端著一個漆盤出來了,漆盤上放著一個木盒,後麵跟著四位老和尚同樣是藍白相間的僧衣,隻是上麵沒有金飾。徐易文心想正菜來了。

白眉和尚將漆盤恭敬的放到一旁,自己坐下,四位老和尚端坐在老和尚後麵,開口說道,“這次請徐先生過來,就是想看看徐先生本人。畢竟這卷經書是華夏唐朝時期流傳到我國的至寶,今天徐先生有意收藏本經書,還希望徐先生能善待之。本來此物是本寺的重寶,但是聽聞徐先生手中有能開智醒腦的奇物,與我國老人和嬰童有巨大的助力。我與寺中諸位僧人商議後同意將經書轉交給徐先生,不知道徐先生意下如何。”

徐易文聽了這話,眉開眼笑,連連點頭,“好好好!日本和美國都是友誼之邦,互通有無才是正道。今日我有幸能收藏此經書,必將以誠待之,不讓其沾染塵華半分。”

白眉和尚聽後,歎了一口氣,就側身將身邊的漆盤端到正麵,一躬身推向了徐易文,此刻白眉和尚身後四位老和尚齊齊念道,“阿彌陀佛。”白眉和尚推過漆盤後,就合十閉眼默念經文。

徐易文向外麵一招手,摩根的幾位古籍專家就進來了,坐到一旁,準備開始鑒定這本曠世奇作。

徐易文為了尊重知恩院,再打開木盒前,也合十念了一句,“阿彌陀佛。”這才伸手掀開木盒的蓋子,露出這副國寶的尊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