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是試驗田

主編寄語

作者:周鴻雁

我所居住小區附近的沙湖畔就是中科院油科所的試驗用地,盡管麵積日漸減少,在這個被鋼筋水泥包裹的城市裏卻仍然還是一個難得的接近自然之所,也是一個審視人生的好地方。

春秋流轉,這塊小小的試驗田裏種植的作物品種也在頻繁發生變化。據我五年來的觀察,其中的品種包括冬天的勝利油菜、沙土裏生長的花生、江漢平原常見的蠶豆、西北地區盛產的黍米,一般都是旱地作物,去年夏天居然還種了一季水稻!在結實期都是用紗網或紙袋進行封閉,這些都是試驗研究用的。我經常看到那些身穿白色工作服的研究人員在地頭一蹲好幾個小時,觀察記錄。經過反複試驗研究改進,得到的優良種子和先進種植技術再推廣大麵積種植,對科技發展和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是頗有意義的。

望著綠油油的一片試驗地,有時我就禁不住想:就是這塊地,人們可以在上麵反複試驗,一季又一季,種下、培育、研究,周而複始,給人們帶來更多的收獲,而地還是這塊地。比之人生,我們就沒有這樣的機會,能夠去放膽試著種植你想種的各種作物,這種不行就換一種,一次不行再種一次。我們的路是單麵的,且隻有一條軌跡,洗不去,搽不掉,後麵如何走深受前麵筆畫的影響,那些曲折,那些糾結,那些墨點,根本修改不了。

我突然明白了人的生命隻有一次的嚴肅意義,每一個人都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以嚴肅的態度來畫好人生的曲線。是的,未來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知性,我們都不是神,大小會犯一些錯誤,試驗自然不是不被容許,但局限於不傷害整體走向的試驗。然,就我們而言,當然願意少走彎路,不留汙點。好在我們有理性,有人之為人的德性。理性讓我們有比較靠近正確的推理判斷與選擇,他人的經驗也可以讓我們有所借鑒,讓我們少走彎路;德性幫助我們能守住底線,讓我們的人生不致越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