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一過,鄉鎮領導班子調整,楊威當上了鄉長。司機小周對他不稱鄉長,卻直接叫“書記”,本來鄉長是副書記兼的。他說:“書記,我猜你肯定會當書記的,以後要有什麼笨重活,就言語一聲,我有的是蠻力氣。”

有人勸楊威:“看小周那奴顏相,見風使舵,解聘他算了,當初他看你不如一條狗,你忘了?”楊威哈哈一笑:“現在辭退他,別人會說我小肚子雞腸,等等再說。”

元宵過後,農曆二月是山裏的軍坡期,按風俗比年節還熱鬧。民意不可違,楊威成了每個軍坡節期的嘉賓,也是司機小周獻殷勤的機會。他每每驅車跑縣城,不分晝日黑夜地去把楊威的愛人李琳接來。李琳是城裏的孩子,頭一回見到軍坡期的熱鬧的風光,又見著小周滿頭大汗也顧不上抹掉,就對楊威說:“小周不容易,賣力、勤快,是照顧領導的裏手行家。”

過了“五一”,楊威調整當了書記,仍用小周開車。新來掛職的科技副鄉長對他說:“這個人不能用了,要是在戰爭年代,保準是個叛徒。”楊威卻說:“小周是成熟了,他懂得政治,懂得尊重成功者,倒回來說,一個人沒有能力改變生存環境,就別怪別人不尊重你,看不起你!”

蔡楠賞析:

讀完這篇小小說,讓我想到了兩個詞:慣性和反諷。

慣性是說小小說本身。楊威順著掛職副鄉長的慣性,從來腰杆就沒別的副鄉長硬,平日說話也顯得底氣不足。就連臨時聘用的司機小周都敢給他氣受。後來順著在市裏當組織部長的同學的慣性,一路攀升當上了鄉長、書記,誌得意滿;再後來順著被人伺候就舒服的慣性,仍然一反情理,居然十分欣賞見風使舵的小周,而且有自己的一套理論:“小周是成熟了,他懂得政治,懂得尊重成功者,倒回來說,一個人沒有能力改變生存環境,就別怪別人不尊重你,看不起你!”我想這不是個別現象,這是普遍心理。這也是當前官場上存在的一種客觀現實。

反諷是說小小說寫法。小小說順著慣性寫到最後,我們回頭一望,就好比我們回眸楊威走過的官場之路。望著望著就望見了反諷。這種種尋常的慣性,無不是對現實的極大諷刺。而這諷刺又是隱含的,是巧妙的,是需要我們深思之後才能痛定思痛的!

張茜賞析:

這是一篇十分耐人尋味的小小說。

故事的主角叫楊威,是一個來鄉裏掛職的年輕幹部。他在張鄉長的眼中是一個任人使喚的角色,甚至連張鄉長的司機都會時不時的欺負一下他。為了表現他的這個特點,小小說還專門講述了一個張鄉長委派楊威去鄰縣買橙子的故事,在這個過程中他也是受周司機的指使,並沒有自己的主見。結果買回去的橙子卻遭到了大家的批評。回到了鄉下,麵對大家對於他買橙子的質疑,心裏當然也很不開心。在不久後,他去縣城拜訪縣委組織部長,很快他的運氣開始好轉,縣委組織部長得知他有一個同學在市委組織部,便很器重的告訴他,你很快就可以挑大梁了。確實,在楊威和組織部長的這次見麵之後,他很快就升職了,當上了鄉長。在成為鄉長之後,他周圍的人開始對他畢恭畢敬起來,當年不把他放在眼裏的小周司機也漸漸對他十分恭敬。他不顧別人為了奉承他對於小周司機的批評,隻是堅定的告訴他人:一個人如果沒有能力改變生存環境,就不要怪別人不尊重你!

小說所使用的題目是萍聚。這個題目也含有作者的深意,包含著兩層意思。一個意思是說楊威和小周司機在他的身份轉變的前後的兩次相遇;一個意思卻是說楊威在作為一個鄉裏的掛職科技副鄉長和成為鄉長之後對於自己的兩種態度和心理,也就是說自己和自己的內心世界的一次相遇。這兩種萍聚從兩個層麵展示了在現代社會職場中所需要的心態和微妙的人際關係,能夠帶給廣大讀者以心靈的啟迪和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