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俑

由於工作關係,我對各地的小小說創作多有關注。前些日子與幾位編輯一塊兒閑聊,一聊一聊便聊到了海南,聊到了符浩勇。大家一致的看法,符浩勇的小小說是越寫越好看,越寫越老成,也越寫越有味道了。小小說篇幅短小,發表園地眾多,創作與發表的門檻較低,但要常寫常新,數質兼優,要寫出進步,寫出突破,寫出境界來,也絕非易事。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堅持不懈,滴水穿石。十餘年來,符浩勇憑著對文學追求的無限虔誠,以極大的熱情專注於小小說創作,顯示出了卓越的文學才華。他以小小說作品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名列海南省“德藝雙馨”青年藝術家、“振興海南文學探索者30強”,並榮獲海南省優秀精神產品獎、海南省青年文學獎。今年初,他還被推選為海南省作協副主席。

符浩勇是一個聰明的寫作者。他思路開闊,勤於觀察和思考,擅長講故事,對各類傳統小說寫法如鋪墊、烘托、對比、懸念、抑揚、巧合、意外等運用自如,同時也非常注重敘述視角的選擇和運用象征、隱喻、誇飾、變形等現代派技法。作品《稻香》就將東西方的小說技法融於一爐:李群作為求助者(返鄉知青)和“求助”對象(副總經理)的遭遇和表現讓人看了感慨萬分,而稻香女兒對李群的回應,給李群形成了心靈上的衝擊,也能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作者巧妙地將虛寫的“稻香”作為作品標題,在這裏,稻香就像一首詩歌中的焦點意象,象征著一種被我們逐漸遺忘的美好情懷。

如果說符浩勇早期創作的“大浦灣紀事”係列還尚顯稚嫩,那麼,讀他最近幾年創作的以“四英嶺”為背景的係列小小說如《殘月》、《飄忽雨季》、《根葉謠》等,以及以底層小人物為主人公的係列作品如《飄逝的紫圍巾》、《收舊貨》等,我們能明顯感覺到,他的小小說,既有對沉重鄉村異化人性的深沉挖掘,也有對喧囂市井各色臉譜的生動刻畫,以其細膩的敘事、冷靜的文筆和對故土的眷戀、對底層人物的關懷,傳遞溫暖,主張善良,倡導崇高,已經形成了自己鮮明的藝術風格。非常可喜的是,他的這種藝術追求,與當下的小小說創作甚至大文壇整個的文學創作,都是合拍的。

符浩勇曾經說過:“我總是致力把筆端伸到人物的精神領域去,伸到他們的內心深處,伸到他們的情感未梢,觸及他們內心最溫柔、最脆弱、最潮濕的那部分,去捕捉他們情感中最敏感、最神秘、最疼痛的東西。”讀他的新作《與春天約定》,一個有前科的犯人戴罪立功得到了寬釋,而一個英勇的警員卻因為機智探案陷入清白之爭。再看《不懂哭你就瞎了》,經曆過商場風雨的錢總因為不懂得哭即將失明,而他的前妻劉雨紅卻一肩擔負起兩人曾經的罪孽被判死刑。這些作品,在反映生活的廣度、揭示人性的深度、表現人物命運的力度等方麵,做了更多縱深的挖掘和探索,充分體現出作家對社會良知、責任以及對生命的深切體悟和人文關懷。

近幾年來,我曾因公幹兩度往返海南,雖來去匆匆,卻對這個充滿南國風情的小島印象頗深。我與符浩勇會麵次數不多,交談也不過寥寥數語,隻覺他為人低調,溫和謙遜,待人熱忱,就像一壺溫厚中透著熱烈的陳年老酒。以創作而言,符浩勇毫無疑問稱得上是當代海南小小說創作的中心人物。但是,一枝獨秀不是春,一棵大樹代替不了一片森林,一個地區小小說創作的興起,需要更多用心的寫作者加入進來。我們期待,在海南省作協等有關部門的關懷重視和符浩勇的創作引領下,海南能出現一茬又一茬有追求、有作為的青年小小說創作者。我們相信,這應該也是符浩勇多年來癡心於小小說文體的一種願景。

作者簡介:秦俑,湖南漣源人,現為鄭州百花園雜誌社副總編兼《小小說選刊》執行主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有小小說集《紀念日》《被風吹走的夏天》,主編有《中國當代小小說大係》《新中國60年文學大係·小小說精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