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四章、花朝月夕(2 / 3)

何偉力說,也不是就沒有辦法了,市級機關、市級各部委室局夠得上大學本科以上學曆的、年紀又在四十五歲左右,有學曆經曆資曆能力的人有的是,關鍵是一個體製和激勵機製的問題,能不能在這些人中間選一些充實到區縣來,回去後我們認真研究一下,這個問題早晚都得解決,我看隻是個時間問題,總不能老是找人來湊數。

何偉力問詹偉民,還有沒有遺漏或疏忽的地方,詹偉民說,除了剛才說的這個問題,我覺得一切工作都已經準備就緒,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了,隻等市委市政府發號,也就是說隻要你何書記劉市長一聲令下,我們保證按時按質交出答卷。

何偉力一行人最後來到鬆山縣。

他們先沒有去籌備領導小組辦公室,而是直接去了何家祠堂——鬆山縣文化館。

何家祠堂的山門前已經用防滑花崗岩石板鋪成了一個寬敞的廣場,古老的牌坊和兩邊的石獅子洗刷一心,分別屹立在廣場的正前方,牌坊和石獅子身上那些被風化的孔洞已經全部修複,幾乎看不出有什麼痕跡,因而顯得愈發雄偉、典雅、古樸。

他們進入山門,沒有直接去文化館辦公室,而是沿著後院與圍牆之間的花徑走了一圈。沿途他們看到,圍牆已基本修複,花徑兩旁的老樹之間重新栽上了碗口粗的桂花樹,整齊劃一的花圃中間,各種顏色的鮮花呈條帶狀分布,含苞欲放,花徑小道為清一色深灰花崗岩鋪成,可供三至四個人並肩行走。品字形院子之間的那塊空地上,原先的鎮堂之物——一棵五六個人牽手合圍的黃桷樹,樹冠像一把巨大的遮陽傘撐天而立。樹下用青石條砌築的圓台四周是九級石階,可供兩三百人乘涼避雨。

石階以外有石桌石凳用來品茗下棋或遊人小憩。樹冠所及之外是圓形的花帶,十九棵吊著長須的小葉榕樹均勻地分布在花帶前後。

後院的左右兩院之間,幾座小石拱橋已經維修完畢,新補上的石條與原裝石條看起來沒有什麼區別,接頭處完全采用桐油石灰填縫,其粘接強度、顏色和原先的完全吻合。從後山傾瀉下來的溪水,流入院內後變得相對平緩,在各種形狀各種顏色各種大小的原石鋪就的河床上流淌。叮叮咚咚。流溪兩岸載滿了翠竹、臘梅,外層是剛剛植入的高出房簷的油鬆和塔柏。

他們從後院繞回前院。前院正大門對著的廣場上,一座雄渾別致的龍鳳亭呈現在他們的眼前,八角形的亭蓋象征著禦史的官帽。琉璃瓦在陽光的照射下閃放著金黃色的光芒,亭子的正前方亭簷上掛著有“龍鳳呈祥”四個金色顏楷的橫匾,兩邊柱子上分別刻著“龍飛千裏”和“鳳舞萬年”四個金黃色的大字,把用朱紅色的搓沙漆染成的亭柱忖托得恢弘大氣。其他六根柱子和亭簷上分別是“二龍搶寶”和“丹鳳朝陽”的浮雕,八角翹簷上則是龍飛鳳舞的圓雕,亭頂是一顆碩大的金黃色寶珠。與八支翹簷上的龍飛鳳舞圓雕遙相呼應,活靈活現,熠熠生輝。

前後大院粉刷一新,和龍鳳亭的亭柱一樣,牆壁,柱子、窗欞、簷簾均為清一色的朱紅搓沙漆染就,房蓋則為深灰色琉璃瓦,散發著古樸清峻的光輝。後院左院的戲台、右院的茶座,都盡量按照原樣恢複了。左右院的廊柱上,鏤刻著很多幅楹聯,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兩幅是成多祿的“登樓遠望,四麵雲山,千家煙樹;長嘯臨風,一川星月,萬裏江天。”和無名氏的“親不負楚,疏不負梁,愛國忠君真氣節;騷可為經,策可為史,經天行地大文章。”

何偉力在刻有對聯的廊柱下駐足良久,臉上現出十分滿意的表情。

他們邊走邊看來到了前院。前院的氣象更加令人鼓舞。正殿的大門門楣上懸掛著仿王羲之的行草“何家祠堂”四個金字黑底的大牌匾,兩邊的楹聯是乾隆十二年進士彭元瑞的自題聯:“何物動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誰催我,三更燈火五更雞。”

看到一群領導人物到了前院,王鶴立急忙帶著文化館的工作人員迎了出來。何偉力問:“這大門上的楹聯為什麼選這一幅呢?”

王鶴立說:“這何家祠堂的大門上原本就是這一副對聯,據說當時何家的族長用了五根金條從彭元瑞那裏買來的。這次維修隻是仿了它的原樣。”

“既然是何家的家祠,他為什麼花高價去買這麼一幅別人的對聯來刻在大門上?”劉明遠問。

“這是一幅勵誌勤學的自題聯。”王鶴立說:“彭元瑞是乾隆年間最富盛名的楹聯名家,他的對聯遣詞用字十分考究,對仗十分工整,文人雅士爭先收藏。我想何家當時也是為了借彭元瑞的名氣,勉勵後人勵誌勤學。中國的舊時風俗,把陰曆的二月十五日,有的以二月初二日或十二日作為百花生日,稱為‘花朝節’。同時,人們又把八月十五定為‘月夕’,稱為中秋節,因而‘花朝月夕’也就成為良辰美景的代稱了。二月花朝是春天的象征,‘二月杏花’則常被作為百花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