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章、輕鬆一刻(1 / 3)

何偉力說,鬆山市的情況和上述資料比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首先,資料中談到的那五種弱質性,特別是產業、生產資料方麵的弱質性,比全國的情況更為突出,我們怎麼來改變,光靠等是不行的,我們自己要主動研究一套辦法出來,並著力推進,不然的話,我們就要繼續落伍。

“總而言之,重視農民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何偉力說,今天中午吃午飯之前,我考了考農業局長王繼業同誌,我問他“三農問題”的實質是什麼,他回答得很到位,說明我們的幹部隊伍中很多人對“三農問題”有充分的認識。現在我要著重講一講,“三農問題”是關係新世紀新階段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的大問題,也是關係社會穩定的大問題。“三農”問題中尤為重要的是農民問題,它是“三農”問題的核心。

首先,這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我國有近13億人口,其中7.8億在農村。占我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將直接關係到我國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我國農村人多地少,農業結構調整需要一個較長期的過程,農民的農業收入增加緩慢;鄉鎮企業正處於爬坡階段,農民的非農產業收入難以較快提高;就業形勢嚴峻,農民外出務工不容樂觀,這些都直接影響了農民收入的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在一些地方,由於認識上出現誤區。對農村土地承包政策產生了動搖,甚至出現了一些錯誤做法,損害了農民的權益。加上農產品滯銷、農民負擔反彈。也影響了農民的利益。這表明,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都在農村,要加快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就必須解決好“三農”問題。而解決“三農”問題的核心又是農民問題,是農民增收的問題,是推動農村城鎮化、減少農民的問題。

其次,這是由我們的奮鬥目標決定的。全麵實現農村小康。最重要的還是組成社會最基本要素的人實現小康。在用於衡量全麵實現農村小康社會目標的各項指標中,像人民生活、人口素質、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標,都體現在具體的人身上。隻有絕大多數農民實現了全麵小康。我們才能說農村實現了全麵小康;隻有農村實現了全麵小康,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才能實現。

因此,我認為,實現農民致富是解決“三農問題”的目標。重視農民。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實現農民致富。則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基本目標。在現階段,農民問題的核心是收入問題。當前,農產品價格提升空間有限,農村大量勞動力閑置,農民負擔過重,傳統農業增收的空間越來越小,加入世貿組織後農業麵臨嚴峻挑戰等,是實現農民增收致富目標所麵對的不容回避的現實難題。實現農民增收致富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必須有適應新形勢的新思路、新辦法、新舉措。

一是更新致富觀念。應引導農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積極增加合法的勞動收入和合法的非勞動收入。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隻要是不違反法律法規、符合市場經濟規律、能給農民帶來財富的途徑、辦法都可以付諸實踐,以達到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的目的。

二是優化農業結構。應按照區域化布局的要求,整合現有資源,增強本地特色,逐步形成大規模、高效益的優勢農產品產業帶。通過調整農業結構,讓農民與市場緊密相連。同時,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體係,增強農業的市場競爭力,改善農業的投資環境,以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應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三是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關鍵。應努力把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增強其輻射帶動能力,形成群體優勢。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其基本內涵就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依靠科技進步,對農業和農村經濟實行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逐步形成產、供、銷一條龍和貿、工、農一體化的經營方式,通過規模經營使農民增收致富。

四是大力發展勞務經濟。農民離土離鄉務工,是新世紀新階段經濟發展的一大趨勢,也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措施。據統計,僅hn就有600萬農村勞動力在外務工經商,年收入達400多億元。勞務經濟已成為hn經濟新的增長點。當前,一方麵要增強第二、三產業吸納農村勞動力的能力,創造良好的務工環境;另一方麵,要加強對外出務工人員的培訓、管理和服務,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五是完善農村服務體係。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是解決農民增收問題、完善農業產業化利益機製的有效途徑。市場經濟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規模經濟和效益經濟,僅靠農民的個體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在農民進入市場後,風險加大,組建為農民服務的市場網絡體係,通過合作社把農民和龍頭企業連接在一起,有利於解決農民增產增收和農業發展機製問題,增強農民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