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玉龍塔頂的感慨(1 / 3)

一日,外有潘安之貌內有子建之才的何偉力帶著他的一行人,驅寶馬車隊來到湖西經濟開發區。

這湖西經濟開發區算得上鬆山市的一塊龍脈寶地了,它的前麵是前湖,麵積雖然不大,差不多隻有三平方公裏,但是它背靠鬆山雲峰,左托觀音嶺,右倚猴崖峰,按照風水先生的說法,那是前青龍後白虎左朱雀右玄武,標準的臥虎藏龍之地。據說後漢三國時徐元直曾打算在此結庵修身,因感此地過於寬闊,退而求其次,後隱居於距此東北三十裏的百花山下百堂藏。明末張獻忠在此結營,北上五裏麻辣溪一戰,殺死項氏兄弟兩千餘人。可就是這樣一塊有著光輝曆史的好地方,二十年前還是雜草叢生蛛絲漫結一片荒蕪。

何偉力在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傅明泉和市公安局長馮立地的陪同下,乘觀光電梯登上位於花園小區龍騰盛世的玉龍塔頂,在這三十二層的地標建築最高端,俯瞰湖西湖東兩大片市區,高高矮矮的各式建築群,星羅棋布,錯落有致。市區東部,高速公路上絡繹不斷的汽車象甲殼蟲一樣成群結隊向南北飛馳,市區中線,子彈頭式和諧號列車迎著和煦的秋陽,穩穩駛進鬆山火車站,雲峰森林公園的蒼鬆翠柏,鬱鬱蔥蔥,高大挺拔,隨著那跌宕起伏的雲峰山脈,北走蜿蜒,南舞龍蛇,前湖象一塊鑲嵌在新老市區之間的明鏡,掩映著兩岸新老建築物。極目遠望,逶迤的九台山懷抱堅挺高聳的花兒山,遠山含山,無數青山分外明。

何偉力愜意極了,此情此景此時,感慨萬千,一首許渾的《鹹陽城西樓晚眺》映入腦海:“一上高城萬裏愁,兼葭楊柳似汀洲。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門樓。烏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行人莫問當年事,古國東來渭水流。”他險些念出聲來。回頭看了看緊隨其後的馮立地和傅明泉,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唉,一晃快二十年了哦!

是啊,快二十年了,二十多年曲折而又光輝的歲月,努力、拚搏、消沉、絕望、奮起、心酸、失敗、成功、潦倒、直到輝煌,這一切的一切,終於有分曉了!

然而,這人的一生能有多少個二十年哪?而且,這又是人生最關鍵的二十年,我走過來了,我挺過來了,這一路過來,還做了一些事情,也可以算是事業有成吧。這幾年鬆山市的變化可真大喲,要不是自己親臨其境,簡直都不會相信:城區麵積擴大了五倍,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了二十倍。特別是市委書記陶光亮上調以後,上級決定由自己主持工作的五年以來,隨著鐵路複線和高速公路的通車,城市經濟象插上奮飛的翅膀,新舊城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環湖休閑綠化帶綠蔭相護、鳥語花香,國家級生態標準市、省級環境綠化衛生城市等桂冠接踵而來,成片的工業園區、生態園區、小康村、雙優社區點綴著全市十多萬平方公裏的山山水水,奮進廣場、百花山地質公園、金土地遊樂園、陽光全民健身公園、加上原先建成的森林公園和紅念公園相映成趣,給市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好一派生機勃勃的山城風光萬千氣象。一個“髒”、”“亂”、“差”的小山城,發展成為遠近聞名具有競爭力的生態旅遊城市,這所有的一切,都與政策對路、全市一百二十萬父老鄉親的辛勤勞動密不可分,而這每一次成功,哪一次不是與我何偉力付出的心血相關哪!

正在何偉力思緒萬千,浮想聯翩的時候,市委辦公室主任給他他來電話,說是省上生態旅遊城市建設複查組到了,要他馬上回辦公室去。

他匆匆忙忙地趕回了怡園。

怡園,是市政府機關事務管理局專為市府一把手修建的三層別墅,位於市府辦公大樓後麵的玉龍潭側畔。這玉龍潭是由泉水突出而形成的小湖,說她是湖,倒不如相信她就是一個水潭,但她清澈見底,常年不漲不消,滔滔汩汩,不失為鬆山市內一景,就是這個不深不淺的水潭,見證了鬆山千年曆史滄桑,據地方誌記載,鬆山市因她嶽嶺要塞的地理位置,雖然地理偏僻,地勢險要,卻深受曆代政治家軍事家甚至陰謀家所親睞。一千多年以前就建縣了,隻不過當時不叫鬆山縣,而是先後稱文鄉縣、文樂縣什麼的,以後又升級成為鬆山市。但不管叫什麼縣或市,這政府機關卻始終沒搬遷過,也就是說,千百年來,當官的換了一茬又一茬,衙門一直沒離開過玉龍潭。因此,鬆山市人民政府繼承了曆史的優良傳統,也把這玉龍潭當成了好風水。在給市最高領導人修建居所時,同樣選擇了這塊塊風水寶地,不僅僅是為領導著想,也是為了給全市人民謀福祉。試想,如果當家人身在福地,那他一定吉祥如意,必然給全市人民帶來福氣,全市的士農工商、各行各業的人都會跟著沾光,這叫做一人有福,福滿一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