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線工人故事點讚:勞動最美麗
機關與基層
作者:本刊記者
“他是一個有信仰的人!”當兩個90後大學生從北京來到戈壁荒漠,與同年出生的采礦工人史萌萌一起體驗地下近300米的采礦生活時,兩個年輕人被深深震撼了:無限的黑暗、極度的幹燥、難言的寂寞、幾百公裏的無人區……他們從內心深處發出這一聲讚歎。
4月28日,這讓人點讚的一幕,出現在“勞動最美麗—一線工人故事會”係列活動的啟動儀式上。這個故事是中國黃金集團的《我們都是90後》。現場還講述了開往世界杯的中國地鐵(中國北車)、神山腳下夫妻店(中國移動)、總書記回信了(郭明義愛心團隊)、光明的守護者(國家電網)、貨郎電工(南方電網)、圓夢海外的年輕人(中交集團)、火箭搶險十傑(中國航天)、淬火焊將(國電集團)、海油蛙人(中國海油)、好漢坡(中國石油)等故事。
這一係列活動將采取層層選拔、推薦及網友評選等形式,講述並傳播一線員工愛崗敬業、克己奉獻、創新進取的動人故事。此次活動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中華全國總工會和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共同指導,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主辦。
據了解,這是活動主辦方繼去年開展“央企人 中國夢—最美一線工人故事會”後的又一係列主題活動。活動將在中國新聞網搭建專題“一線工人故事會”,單位和個人可以直接在專題頁麵投稿,也可向活動組委會推選、報送優秀故事。投稿經過初選後,將在中國新聞網、國資微博發布廳、@國資小新、@央企新聞眼等微博、微信平台進行展示,網友可以對故事投票點讚。對反響熱烈、具有鮮明亮點的故事,主辦方將進行再創作,打造精品故事。
故事選登
火箭搶險十傑
當一枚枚火箭橫空出世、翱翔太空時,您可能會認為,航天事業,擁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與榮譽。航天人擁有著無與倫比的驕傲和榮耀!但您可能不知道,在這些耀眼的光環背後,航天科技集團第一研究院火箭總裝廠—首都航天機械公司一支由10人組成的搶險團隊,為了航天的榮光,曾在生與死的麵前做出這樣的選擇。
2006年12月6日,用於發射風雲二號05星的長征三號甲遙十一火箭,開始進入發射前24小時的燃料加注工作。當晚8點30分,試驗隊卻得到了一個意外消息—火箭出問題了!
推進劑加注完成後不能很好地關閉,此時的火箭就像一條決口的大堤,必須立即采取措施—更換活門。
這不是一次普通的任務,交鋒的對手是猙獰猖狂的四氧化二氮。它是一種具有強腐蝕性的氧化劑,通過呼吸進入人體後會引起中毒現象,導致肺水腫或化學燒傷肺炎,嚴重時會造成人員死亡。16年前,曾有一位航天烈士被它奪去了寶貴生命。這一次,長征三號甲遙十一火箭發生了同樣的險情。
12月6日深夜,西昌與北京,電話和傳真快速傳遞著信息,網織著最佳搶險方案;12月7日黎明,這支由10名試驗隊員組成的搶險隊出發了。
衝在最前頭的是馬利、趙允寧、吳延翔、董誌強4位勇士。艙內光線昏暗、空間狹小,且遍布電纜、導管和儀器,操作起來十分困難,而且因暗藏有毒氣體充滿危險。馬利和趙允寧負責活門的拆卸和安裝,開始很順利,接到三顆拆卸的螺釘後,卻遲遲不見第四顆遞出。原來正在拆卸第四顆螺釘的馬利突然感到喘不上氣,他急中生智拉了一下身邊的趙允寧,示意他馬上出去,守在外邊的人知道情況後立即把他們拽了出來。經查是防護麵具的氣管意外脫落,重新調整後他們又披掛上陣。
他們中,有的人新婚蜜月沒過完,就在危險時刻衝上前沿陣地;有的人聽說戴眼鏡不能參加搶險,就立即換上了隱形眼鏡,加入搶險隊列;有的人完成了預定工作後沒有出艙,主動要求安裝第二顆螺釘;還有的人在不慎吸進四氧化二氮氣體後,卻惦記著孤身處於艙內的戰友,心急如焚地喊來周圍人協助。
顧不上呼吸的窘迫,也顧不上警報的鳴響。10位勇士反反複複進艙6次,曆經2個多小時生與死的搏鬥,死神終於逃遁了。
12月8日,火箭帶著大家的祝福飛向藍天。聽著震山撼嶽的火箭轟鳴,搶險隊員覺得異常悅耳,因為他們用生命守護住了航天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