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興答道:“揚州還是要回去的。”接著家興就同姐姐說了他的三個去向,到底選擇哪個為好?姐姐聽後沒有馬上回話,而是說容她好好想想。
這時,媽媽聽到聲音也醒了,見兒子回來自然是非常高興,她年已七十,身上老毛病經常發作,真希望兒子常在她身邊。“家興,這次回來住多少日子?”媽媽是坐在床上的被窩裏,又喘又咳很吃力地說著。
“姆媽,休一個月假,在家過年。”家興答道。
“這才好,要是一直在上海更好,我倒不要緊,有你姐姐照顧著。可你們年青夫妻一直分居總不是個辦法,再說三個孩子老是在想念爸爸。你錦繡那裏去過了吧,她知道你回來嗎?”
“她還不知道呢。”
“蘭珍,那快吃晚飯,邊吃邊說,吃好讓家興早一點到錦繡家去。”
姐姐剛才聽媽媽的口氣,是很想兒子回上海的,所以在吃晚飯時她就說了家興剛才說的三個去向。媽媽一聽非常爽快地表示,這個兵已經當了足足二十年,“精忠報國”也算是報過了,就回來算了。不過她不明白這複員是什麼意思,家興把解放軍幹部離開部隊,國家有兩種處理規定。一種是轉業回到地方,原來什麼級別都保留著,還是當幹部,工資稍微少掉一點;另一種是複員,原來的工資級別全沒有了,到地方做工人。要是這次回來,國家統一規定全部按複員處理,但複員安置費比轉業費要高出四、五倍。如果要等轉業,什麼時間就不知道了。再說幹部轉業,是全國統一分配不一定就能回到上海。
最後媽媽說:“做不做幹部無所謂,我們本來就是工人出身,一個普通老百姓,做工人一樣光榮。什麼時間回來問題也不大,當然早一點回來對大家都有好處。但這事主要是看錦繡什麼態度,還有你的丈母娘,這個人蠻難弄的。至於你回來後住房這些事情可以再商量。以前在七十弄那樣的房子裏,我們不是都住過來了嗎。”媽媽的一席話,使家興對走複員這條路的決心更為堅定了。
從參軍那天起,家興基本上沒有考慮過這軍裝穿上身,再脫掉的打算。但從他上一次回來張榮已經給了他信息,同錦繡又初步商量了一下後,腦子裏有了複員的準備,但是沒有最後定局。
自從這次地方部隊首長找他談話,這個問題在他心中基本想明白了。正如當兵的常說,這部隊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就是當軍官到了一定的年齡,上不去就得給後麵上來的人讓出位置,你就得脫下軍裝,除非你當上了將軍。家興知道自己不是當將軍的這塊料,再說和平年代不打仗了,往上升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從1956年以後,運動一個接一個,人的青春歲月就那麼似流水般過去了、耗掉了,人們的理想、抱負無形之中也就消失了,能相安無事,太太平平過來就上上大吉了。家興的戎馬生涯,確實也該結束了。好在這二十年,朝鮮戰場能平安回來,平時工作中能完成任務,一係列的運動中沒犯下什麼錯誤,是可以說得過去了。
那麼李家興以後到底怎麼樣辦理,且由下一回來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