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接受新的任務(1 / 2)

農民十萬

修築大堤

戰天鬥地

熱火朝天

話說這個家興在上海休假滿一個月後,回到了揚州,又作了一段時間的聯絡員,到了1969年陽曆的十月底,揚州部隊分管幹部工作的一位首長和幹部科的科長,同他談了下一步工作的三個去向:一是回原來野戰軍部隊,但可能要往北方調動;二是留在揚州地方部隊,部隊黨委表示十分歡迎,可以分在部隊機關工作,家屬可以調來隨軍,如果家屬大上海不想出來,那第三條路是隻好複員回上海了。

“給我多長時間考慮?”

“給你考慮三個月時間。是這樣的,你現在的關係還在野戰軍,如果走第二或第三條路,我們去把你的關係轉過來。不過,現在先有一個重要任務交給你去完成。有一個十萬民工正在施工的大型水利工程,工程團指揮部裏原來我們部隊派去的政工組的組長已經調走,你馬上去接替指揮部政工組組長的這個職務,工程完工的時間很緊,隻兩個來月,春節前一定要結束。”

“結束後讓我回上海同家裏商量。”

“是這樣。”

家興聽完地方部隊首長的談話,就非常明確地說:“組織上對我下一步的去向是十分負責的,我會慎重考慮,做出恰當的選擇。組織上對我的去向如此負責,我表示感謝。這次交給我水利工程政治工作的任務,我一定會圓滿地去完成,不會有絲毫鬆懈情緒,請首長放心!”

“李家興同誌,你回野戰軍繼續幹下去,當團職幹部的年齡,將近四十歲是大了些,但到地方部隊還比較合適。再說你是大學生,上過朝鮮戰場是戰鬥骨幹;論政治水平,工作能力都很強,你從來揚州到現在已經五年了,我們對你是了解的,真的很想你轉到我們地方部隊來工作。”

接著家興打起背包,到了水利工地上。一到工地現場,指揮部的汪總指揮馬上對家興的來到表示歡迎,還簡單地把工程的情況、進度,當前緊迫要解決的問題作了介紹。現在主要問題是工程的土方量,雖然已經完成百分之八十,但接下來天氣漸漸地冷了,這堤壩快要結頂,民工們挑土爬的坡度越來越大更加費勁,取土的距離越來越遠,想在兩個月內完工有一定的困難。家興也向汪總介紹了自己工作的簡曆。汪總把政工組的副組長丁德貴叫來相互認識了一下。然後,家興到政工組同全組同誌見了麵。

這個政工組有近三十多個幹部,下麵還設立了好幾個小組,有組織、宣傳、保衛、群工、秘書等,每個小組都有五、六個人。家興和大家見了麵,進行了簡單的自我介紹之後,什麼話都沒有說,從第二天起,連續三天分別同幾個小組的組長和組員談話、了解情況。接著又和幾個組長一起到工地上,同各個縣的帶隊幹部,以及民工們進行談心。後來又和政工組丁副組長一起,在這二十四裏長的大堤工地上,從東頭到西頭跑了兩個來回。最後他又向指揮部的工程組、後勤組的同誌們,比較細致地了解了工程和後勤保障上的一些基本情況。

第四天上午,家興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召開了政工組各個組組長的“諸葛亮”會議。會議一開始,他就說了五個“怎麼辦?”請大家出出主意,一同商量解決問題的辦法:

任務重、時間緊怎麼辦?

天氣馬上要冷下來怎麼辦?

不少民工反映糧食定額不夠吃怎麼辦?

有的單位認為勞動工分定額不夠合理怎麼辦?

有些民工出工不出力怎麼辦?

開始大家都沒有反應,會議冷場了好長時間。

家興說:“我們不是經常說,‘三個臭皮匠,湊個諸葛亮’嗎。我提的這五個怎麼辦?也是這幾天大家向我反映的一些問題,我不過是把它歸納了一下。怎麼解決?各人肯定都有一些想法或好的建議,我是真心實意請大家來當‘諸葛亮’的。大家大膽地說吧,我是不抓辮子、不打棍子。說對了不也是一種貢獻嗎,說不對也不要緊,不采納就是了。再說今天在這個會上提些問題,大家來辯論一下也未嚐不可。”

宣傳組的組長先開了口,說:“我本來想新來的李組長,是解放軍裏老資格的宣傳科長,一到工地肯定會拿出一整套解決問題的宣傳工作的計劃或者方案,我們隻要照辦就是了。可李組長一到工地,就帶著我們到處跑、到處聽,自己一語不發。你不是下車伊始就哇啦、哇啦,這工作作風很值得我學習。現在叫我說我就說,這五個怎麼辦?確實是我們這工地當前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不過有些是屬於我們思想宣傳工作範疇的,有些是工程組、後勤組的事情,有的是各個縣的後方要解決的,有的是製度上的問題。我們政治工作口子,不能一攬子全部攬過來、包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