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學生看望老師(1 / 2)

家興錦繡

來見老師

談到形勢

難以說清

話說這家興和錦繡兩人說著,沒走多少時間就到了陳慧家,兩人一進門,陳慧一見錦繡楞了一下,問家興,說:“這位是------”

“陳老師,我是錦繡呀。”

“錦繡,您做新娘子時我還做過您們婚禮的司儀哩。一晃有十年沒見了吧。”陳慧確實非常高興,又說:“真是貴賓,稀客,你怎麼也到揚州來了,一定是不放心家興,怕有人把他吃了。家興他可聰明著哩,再說他有兩麵紅旗、一顆五星的解放軍這塊金字招牌保護著呢!請坐,兩位坐呀。不是有三個孩子了嗎,怎麼一個也沒帶來。”

“現在到處亂哄哄的,孩子帶出來不方便”錦繡說。

“車老師呢?”家興問道。

“他呀------現在這個年頭,真是多事之秋。”陳慧正說著,車佳明回來了。

“老車,你看誰來了?”陳慧說。

“我怎麼知道是誰來了!”老車低著頭,放下手裏的小黑板和一頂紙糊的高帽子,一副很不高興的樣子。

“是家興夫妻兩人都來了。”

老車抬頭一看,果然是李家興,頓時興奮了起來,就說:“偉大的解放軍,聯絡員大人,這是你愛人?還是第一次見麵呢。”又對穀錦繡熱情地說:“你就是穀錦繡同誌、穀大醫生!怪不得我每一次見到許愛芬,她就不絕口地稱讚您。快請坐。”

錦繡第一次見到這位教育界的領導,見他說話確實很風趣。她說話也就沒有了拘束,隨口就問:“車老師,你怎麼小黑板、高帽子隨身帶著?”

“這個嗎,叫‘導具自帶’。”

“什麼叫‘導具自帶’?”她不理解這話的意思,便又追問了一句。

“錦繡,這事情讓我來說。能夠事情一開始,叫我們做頭頭,我倆當然不幹,接著帽子就給扣上來了。反動學術權威等等。後來看看什麼帽子都戴不上,就說老車是什麼的黑後台。凡是要鬥哪一個學校的領導、教授,老車必須陪鬥,而且要隨叫隨到。這頂高帽和黑板就叫他自己帶著------”陳慧就把這“導具自帶”說了個明白。

說起批鬥老師、教授,家興想起了前一段時間的事情。

軍隊按照上級的命令,抽調了在當地駐軍的一部分幹部、戰士,組織了三個宣傳隊。這三個宣傳隊分別進駐這三個大學,每個隊有三、四十位軍人。家興的職務就變成這三個大學宣傳隊的聯絡員。他自行車一輛,每天到這三個大學轉上一、二圈,向軍宣隊的隊長,隊員們了解情況。

家興了解到,有幾個大頭頭,其中有一個化名叫“鬥士”的,躲在後麵出謀劃策。

家興想到這裏,就問:“陳慧老師,孩子呢?”

“孩子在揚州反正不讀書了,在這裏呆著有什麼好處。再說老車幾乎是三天兩頭要去陪鬥,孩子看多了心裏不痛快。所以暫時叫他們到外婆老家去住些日子。”

“家興,你現在是解放軍、聯絡員,你經常往我們家跑,你不怕嗎?”老車想了半天,突然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家興細細地想了想說;“我倒不是怕不怕的問題,而是在想毛主席曾經說過的“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這句話。我們這些人說是左派,還不敢;說是右派,我看也不像;隻能說屬於當中。同時我還在想,好人叫他學壞也不容易,是壞人一下子叫他立地成佛,更不大可能。”

“你的意思說我們都是好人一類的。”老車想了一會兒說。

“是的,中國人有一句名言叫:‘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們彼此還比較了解,怎麼會突然之間,變成了兩類截然相反的人群?”家興還是慢悠悠地說著。

“家興,看不出你。年紀輕輕,但話說得那麼深刻。”老車覺得家興說的是在理上,於是又問:“家興,你看這個事情發展下去會怎麼樣呢?”

“我們反正是關起門來說的,說對說錯都有可能。”

“家興,你大膽說,我陳慧是你從小的老師,我決不會出賣你。”

“我手裏現在由最高層從1967年1月23日,到3月19日停止全國大串連的通知。短短的兩個月不到,就連續下發了26份文件。而且這些文件是用命令、決定、規定、通知的形式下達的。我翻了翻,把它連起來看了看,其主要內容:一是在全國黨政幾乎處於癱瘓的情況下,把解放軍拿了出來。這意味著什麼?是想要穩住大局;二是接著要求工農業要搞好生產;三是要學生回學校去,不要到處亂跑;四是還要節約鬧革命;五是不準搞打砸搶、搞武鬥。特別是不許把矛頭指向解放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