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遊梅園時,四個小朋友是又蹦又跳,玩得起勁。但到了下午玩了一會,幾個孩子就叫走不動了,要抱要背。所以大人們隻得到黿魚頭看看太湖,就原路返回,出了公園。
第三個地方去還是不去,最後商定還是去蠡園走一次。今後是不是還能再來,是個未知數,於是八個人又乘車到了蠡園。這時大人、孩子肚皮都已餓了,就在一進門的蠡園飯店裏吃了點心。點心一吃,孩子們玩的勁頭又來了。好在這蠡園地方不大,小巧玲瓏。他們就到了四季亭,在東、南、西、北四個亭子裏轉了一大圈。然後到“百花山房”的茶室裏,坐定下來,泡了兩壺茶。幾個孩子口渴了,就大口、大口地喝茶,大人們品著香茗,說起了我國春秋時代的故事。
這裏的湖,既叫五裏湖,也叫蠡湖,和太湖相通。這要從公元前六百多年春秋戰國時期,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說起。當時越國的大臣範蠡,是陪勾踐一同到吳國去當人質的。勾踐聽取另一個大臣文種的意見,派人在越國苧夢山下,尋到了一位名叫西施的浣沙美女,令範蠡把西施獻給了吳王夫差。夫差見西施美如月宮下凡的嫦娥,萬分迷戀,疏了國事。後來經過22年,越國終於攻滅了吳國。勾踐正欲大封功臣之際,範蠡不見了。其實他早已帶著西施泛舟五裏湖,出太湖隱退到了陶邑。後來他在那裏經商致富,身家巨萬,天下人稱他為“陶朱公”。
李、蔣兩家人在無錫太湖的三個景點,遊玩了整整一天,到天黑才回到榮巷。這錦繡和兩個小寶貝總算滿意了,但接下去在這裏的日子怎麼打發,值得思考。還是蔣副處長想了個好辦法,叫他自己和家興的兩位夫人,當節目排練業餘顧問,既當觀眾,又可參與評判,這不就有事情可做了。
演出隊一般上午休息,下午和晚上,對節目逐一進行反複排練。這位上官道導演對每一個演員的要求都非常嚴格,真是“一絲不苟”,大家就叫他“上軌道”導演。他按文工團的水準來排練每一個節目,往往一句台詞,一個動作,都要來上六、七次。有時,幾個女演員急得哭了起來,但他還是不放鬆,一直要到符合他的要求才會結束。真是功夫不負苦心人,連續奮戰了一段時間,效果出來了,他認為整台節目可以打上70分了。
直到這時,看到了初步成績,家興這個隊長和蔣副處才總算鬆了口氣。家興是憑著他一貫堅持的,認真、細致、深入、虛心,這八個字的工作作風,來履行這次文娛宣傳隊隊長的職務。
錦繡呢,這次也有了不少意外的收獲,她親眼看到了家興不一般的組織才能和做事的認真程度;同時通過觀看這歌舞節目排練的全過程,感到真是“台上十分鍾,台下十年功”。做任何一樁事情,要出點成績都是不容易的,她也看到了這些解放軍的幹部、戰士,在文娛演出隊裏的認真勁,也深深的打動了她。
那麼後來的情況又怎麼樣了,且聽下回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