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很快結束了。結業典禮在省文化館西湖文化廣場館區舉行。典禮上有非洲竹編培訓班學員、老師的作品聯展。該館區免費對公眾開放,正好為參加此次培訓師生的作品提供了合適的場地,促成聯展。
用15種傳統竹編技法編織的竹籃、竹帽、竹背簍等30餘件作品呈現在大家眼前。七名身著印有傳統京劇臉譜T恤的非洲學員,笑容滿麵地介紹著各自的學習成果。津巴布韋的Luyando說:“我對學習新的竹編技藝十分感興趣。”
雖然學員們的作品並非精致,但此次是他們人生中第一次舉辦這樣的展覽。學員們非常自豪,一起和楊老師布置展覽。接受筆者采訪時,Sinta說,在中國的這些天,他們不僅學習了竹編技藝,還走訪了杭州很多景點。學員們回憶:剛才幾個年輕人跟埃塞的朋友還是蠻有話聊的,於是旁人趕緊幫他們拍照。對於京杭大運河,大家很感歎,不僅因為曆史悠久、距離這麼長,而且震驚的是這不是一條自然形成的河流,而是純人工開鑿連接起來的大河。同時,這條大河的一端是主辦此次活動、邀請非洲朋友遠道而來的中國文化部所在地北京,另一端就是學員們現在的學習所在地杭州。一路上的一切對於大家都很神奇,拱宸橋、橋西曆史街區上的老房子、中國的小寺廟、中藥店、街上的這種造型的雕塑、小區裏的運動健身器材,還有博物館裏200米長的巨龍風箏、精致的竹刻工藝、刀與劍的昨天和今天等等。充實而歡樂的一天啊,在回去的船上,大家聊得可起勁了。
浙江省文化廳負責人在聯展中介紹,非洲擁有竹子這種生態資源,也同樣擁有竹編這門技藝,加強中非之間的技藝學習與交流,正是我們選擇竹編作為今年的培訓項目的出發點。他告訴大家,非洲學員們在浙江停留的時間雖然短暫,但是彼此已經相識並結下難以忘懷的友誼, 學員們留下的作品雖然不是那麼豐厚,但是他們的藝術才情和淳樸人情已經深深印在我們的心中。
結業典禮的最後,響起了埃塞俄比亞、津巴布韋的傳統音樂,兩國學員跳起了特色傳統舞。他們各自遞交了感謝中國之信。
中國文化部外聯局非洲處負責人在典禮上說,去年以來,文化部為落實國家領導人講話精神,兌現中非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北京行動計劃(2013—2015年)》相關承諾,把工作重點放在人力資源培訓上。今年,我們相繼舉辦了中非文化產業圓桌會議、中非博物館館長論壇、對非武術培訓等多個培訓項目,竹編培訓也是其中之一。我們真誠地希望本次培訓活動能夠推動埃塞俄比亞和津巴布韋兩國竹編行業的發展,惠及當地人民生活。
臨別,Sinta說:“我改變了不少想法,中國人非常勤奮、聰明。我希望能再來中國,也歡迎你們來津巴布韋看我們國家的竹編。”□
(本文攝影:何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