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書畫市場上偽品甚多,如不細心,以真貨的價買了假貨,不僅丟了資金,還會挫傷個人銳氣,挫傷自己的膽識。千萬不能大意,購買時如果自己在技術上把握不準,可以請行家鑒定。
四、急於求成不可取
低於市價很多的東西可能有問題,或許有瑕疵,或是大量傾銷,或是仿冒作品。要務必謹慎,不能急於求成。一定得三思而後行,不能見一樣愛一樣,最好平時多看書研究,多逛店家,再找出自己的收藏取向,最好能有計劃地投資。
古玩收藏攻略
一、收藏古玩要三戒
在京城有一則趣聞:一位外地“大款”在某藝術品市場一次買下價格7位數人民幣的“清代”文房用品。幾天後卻要求退貨,賣家自知貨“潮”,按照規矩收了幾萬元“手續費”後答應退貨。
第一戒:戒衝動。
投資,是理性行為,是建立在對投資領域豐富經驗和對投資項目充分論證基礎上的。自己本身就外行,又沒有冷靜研究和谘詢的過程,風險可想而知。
藝術品投資也是同理。此外,藝術品還有其特殊性:基本上“拒絕”外行投資。如果你不真心熱愛藝術品,不以追求美的情感去接近它,不多年浸潤其間,把辨析其藝術價值和真偽優劣變成一種近乎本能的感覺,而隻以買彩票的心理想一夜之間發財,這是不現實的。而衝動,恰恰來自這種無知。據說那位“大款”在從銀行打款的過程中,曾有人不止一次提醒他當心,他卻一點也聽不進去,一直處在極度興奮之中。
第二戒:戒僥幸。
收藏圈子裏有個人人都說的話題,叫“撿漏兒”。所謂“漏兒”,是指某件藝術品價格嚴重背離價值。這是社會環境影響和買賣雙方心理與能力錯位造成的。而“漏兒”隻可能發生在內行之間,其實質是買賣雙方藝術鑒賞力和市場洞察力的角鬥,而贏家一定是“道行”更深的買主。因此,在藝術品市場,“漏兒”永遠有,但卻永遠不屬於外行,因為連真假高下都尚難分辨,那根本就不可能看出什麼是“漏兒”。
第三戒:戒輕信。
對古代藝術品的選購,“過來人”有一句箴言:“誰的話也不能全信。”意思是如果你沒練就一雙火眼金睛,不能對要買的東西能拿七成主意,就算專家在旁,也照樣會有風險。因為專家也有局限性,走眼的事就難免發生。而那些賣主的話,就更要大打折扣,應遵循的原則是:隻看貨,不聽話。越是信誓旦旦地說詞,越要提高警惕。某拍賣公司收貨的職員對某古董店老板說:“給找點貨呀,新的也沒關係,隻要到位。”這個“到位”當然是指仿品亂真的程度要“到位”。總之,藝術品市場的水很深,喜歡遊泳的人可以從“淺水區”練起,逐漸遊向“深水區”,經年衝浪,樂此不疲,在藝術欣賞中受陶冶,練悟性,在學習與研究中逐漸豐富收藏品,如此10年、20年過去,就會發現,投資在不經意間就實現了,而且回報甚豐。
二、收藏古玩“五有”
有識--剛入門的收藏者要多聽行家的評價,多研究相關資訊,對古玩年代、材質、工藝、流派、真假進行深入細致的了解、鑒賞和識別。
有閑--收藏古玩是靠日積月累、積少成多,最終形成個人的收藏品風格,因此收藏者必須要有充足的時間,並學會合理安排時間。
有膽--俗話說:“古玩無價。”保值增值的古玩大多都是珍品,價位偏高。這就要求購藏者有超前意識,有足夠的膽量。若遇珍寶,一定要有魄力。
有緣--一件讓人愛不釋手的古玩珍品,往往可遇不可求。這就要求購藏者必須善於把握時機,多與古玩市場的攤主交朋友,及時了解市場行情。
有錢--工薪階層的收藏愛好者大多資金有限,不妨每月固定撥出一筆經費,日積月累,不斷提高收藏的檔次和成功率,並采取以收藏養收藏的方式,隨時納精汰次,變沒錢為“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