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讀

開卷

部隊高度統一

擁護開除徐才厚黨籍

《解放軍報》稱:中共中央關於開除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黨籍的決定公布後,在全軍和武警部隊引起強烈反響。廣大官兵一致認為,對徐才厚嚴重違紀問題的查處,進一步體現了黨中央從嚴治黨、從嚴治軍的鮮明態度,表明了我們黨堅決反對腐敗,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的堅定決心。官兵紛紛表示,堅決擁護黨中央的正確決定,堅決貫徹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切實把思想統一到中央精神上來,一切行動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指揮,確保部隊高度集中統一和安全穩定。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和各大單位紛紛組織機關幹部收聽收看相關新聞報道,認真學習中央精神。

香港七一遊行

國家不可能讓步

《環球時報》評論稱:香港再次上演“七一大遊行”,人數據稱超過往年,但各方統計差距很大。反對派很高興,認為2014年的遊行和之前的“公投”疊加了對中央的壓力,是他們的“勝利”。兩個香港學生組織提前上演“占領中環”,宣稱要等到香港特首梁振英上班,要求與他對話。他們的這一計劃挑戰了香港法律,構成對香港政府處置能力的考驗。七一遊行已成香港新的“抗議性政治傳統”,它的核心組織者是香港反對派,但實際參加者和他們的訴求都越來越多元化。內地跑出的“民運分子”、同性戀的支持者等,都會借七一遊行彰顯存在。還有很多人就是表達“不滿”,或者隻是想湊熱鬧,把遊行當成派對和狂歡,疏解壓力,共同製造了浩浩蕩蕩的印象。未來一段時間,香港反對派會加強各種抗議乃至“抗命”活動,爭取中央圍繞香港政改做出突破《基本法》的讓步。香港普通市民很難完全搞懂《基本法》,反對派用“香港民主受到威脅”嚇唬大家,能夠迎合不少普通人的擔心,從而把他們拉進抗議活動,營造對抗中央的聲勢。香港社會如今的心態非常複雜,民主問題除了受到一般的看重之外,還成了一些人麵對內地發達地區同香港差距縮小時的特殊心理支點。香港的生活水平長期高出內地一大截,很多人習慣了麵對內地人的驕傲。如今很多優越感受到衝擊,西式“民主”就成了那部分港人自我識別“最不同於內地”的東西。在今天的價值觀體係下,這類不同可能會讓他們感到“驕傲”。他們會覺得,你們內地搞不了“七一大遊行”,但我們能搞。你們重視政治上保持一致,我們卻可以同中央“對抗”。這些對抗性活動讓一些人感覺“高內地人一頭”,他們未必很重視結果,但卻願意參與進來,從而受到激進反對派的利用。隻要參加遊行示威的人確認通過這種方式根本不能讓國家後退,這種抗議所凝聚的政治熱情終將出現回落,遊行示威就會變成香港日常的東西,作為一種政治文化維持不溫不火的存在。因此,對“七一大遊行”這類抗議,適應它們,不把它們太當回事,以及鼓勵依法處置其中的違法行為,這應成為國家製定策略的基本出發點。

河南農民自組政府

主犯被判兩年

河南鄧州市法院一審判決,文渠鄉農民張海新被犯偽造國家機關公文罪,且為主犯,判有期徒刑兩年;從犯馬相蘭和王兩雙因同樣罪名,分別被判有期徒刑10個月和8個月。2013年9月,鄧州市文渠鄉蔣莊村六組婦女張某,夥同汲灘鎮廖寨村三組婦女馬某,高集鄉李崗村孔營組農民王某,三人經過密謀後,以鄧州市人民政府不作為為由,宣布將其予以撤銷,在位於市政府旁邊的老廣場一街28號對麵,成立一個“新鄧州市人民政府”,下設三個鄉鎮政府,張某任鄧州市人民政府一把手兼管文渠鄉政府,馬某、王某則分別負責汲灘鎮人民政府和高集鄉人民政府。接著,他們又以鄧州市人民政府名義散發招聘公告,招聘大學生到政府任職,先後有10多名不明真相的大學生將申請簡曆郵至該市老廣場一街28號對麵鄧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FATCA法案生效

中國公民在美財產將透明

中美兩國於6月26日就《美國海外賬戶稅收合規法案》(FATCA)的實施達成一項初步協議,中國將把有關美國公民所有在華賬戶信息提交給美國國稅局,而美國則會將中國公民在美國賬戶信息提供給中國政府。FATCA法案的生效時間是7月1日。之前,各國間的銀行賬戶稅收信息交換通常是通過達成雙邊協定來進行,但一些“避稅天堂”國家往往不願意簽署此類雙邊協定。為了討回這筆稅,美國於2010年啟動了海外賬戶稅收合規法案。該法案將要求他國必須向美國國稅局提供美國居民在該國獲得投資處置收入和來源於美國資產的利息、股息收入,包括賬戶餘額、利息、支付去向等銀行賬戶信息。如果他國不遵從這一要求,那麼該國的金融機構若打算提取源自美國的收入,將會被懲罰性扣繳30%的預提所得稅。2014年4月到6月間,共有包括印度、巴西、中國及中國香港、中國台灣在內的50個國家和地區同美國草簽了該協議。此外,德國、英國、日本等36個國家在之前就已和美國就該法案簽署了正式的政府間協議。雖然有“霸王條款”之嫌,但由於中國將與美國以雙邊互惠形式簽署該法案,因此中國政府也可由此掌握中國居民海外賬戶信息,實現信息共享。現在中國有很多富人都把財產轉移到了美國,而美國人卻沒有多少財產在中國。如果中國不簽的話,就意味著資產流失。同時,信息共享對於中國的稅收也有直接的利益,而且對推進中國的反腐也有間接幫助。一旦協議正式執行,中國居民在美國金融機構所開賬戶的賬號、相關收益,乃至開戶人姓名和住址等信息,都可能對中國政府變得透明。FATCA被看作是2009年美國國稅局出台的類似條款的“加碼版”,因為當時的法案要求美國的海外納稅人主動申報自己的海外財產,“完全靠自覺”,因此很多人都選擇不理會。而目前已生效的FATCA,其在全球範圍內實施要求美國與其他國家簽署政府間協議,不管有海外賬戶的美國納稅人是否主動申報,相關的海外銀行或者金融機構都會自行向美國相關部門申報,讓逃稅者無路可逃。中國屬於FATCA政府間協議框架“模式1”的適用類別,比照已經正式簽署協議的國家或地區與美國敲定的“模式1”協議文本可以發現,中方在向美方提供信息的同時,可以換回相當敏感的金融信息,包括中國居民在美國金融機構開戶者的姓名、住址、賬號、有關金融機構的名稱和識別碼、儲蓄賬戶的利息總額,以及賬戶所獲得的源自美國的紅利總額以及其他符合美國稅法報稅規定的收益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