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差益是指實際的風險發生率低於產品設計時預期的風險發生率,即實際死亡人數比預期死亡人數少時產生的盈餘;利差益是指實際的投資收益高於產品設計時預期的投資收益時產生的盈餘;費差益是指實際的營運管理費用低於產品設計時預期的營運管理費用時產生的盈餘。
保險公司在厘定保險產品的費率時要考慮三個因素:預期死亡率、預期投資回報率和預期營運管理費用。費率一經厘定,不能隨意改動,但壽險保單的保障期限往往長達幾十年,在這樣漫長的時間內,實際發生的情況可能同預期的情況有所差別。一旦實際情況好於預期情況,就會出現死差益、利差益和費差益,綜合起來就是分紅保險賬戶的盈餘。保險公司根據每張分紅保單對該賬戶盈餘的貢獻,按一定的比例分配給投保人,這就是紅利。一言蔽之,紅利來源於保險公司實際經營情況好於預期情況時所產生的盈餘。
2.分紅保險五大誤區
在了解了紅利的來源後,我們就可以對目前常見的幾個誤區做一次剖析。
誤區一:紅利最高可達多少,最低會有多少。
既然紅利來源於保險公司實際經營情況好於預期情況時所產生的盈餘,那麼隻有當實際情況發生後才能確定紅利,事先任何關於紅利的估計數字都是假設。但在銷售過程中,某些代理人會把紅利說成是有保底的,而且最高可達多少,這是在誤導投保人。紅利會隨著實際情況而變化,有時甚至為零。對此,投保人要有正確的了解和充分的心理準備。
此外,根據保監會規定,參加過專門的分紅保險培訓且通過考核的代理人,方能銷售分紅保險。有的保險公司更在此基礎上,精選出道德優良、業務能力過硬的代理人,授權其推銷分紅保險。投保人可通過打電話到保險公司查詢,找到放心的代理人。
誤區二:投資收益率越高,分紅就越多。
紅利不僅來源於利差益,還來源於死差益和費差益。良好的投資收益確實可以帶來較好的利差益,但如果出現較大的死差損和費差損,綜合起來可能會抵消掉利差益。死差和費差是由保險公司的核保能力和費用控製能力決定的。有的保險公司在核保時把關很嚴,不但要體檢,還要對高保額的保單進行財務核保,在車輛、辦公用品等方麵也嚴格控製。越是這樣的保險公司,越有可能為客戶提供長期理想、穩定的紅利分配。
對於投資收益率,投保人也要擦亮眼睛。有的年投資收益率是根據一個季度或更短時間的投資收益率推算出來的,並不能反映該公司全年或更長時間的投資收益能力。
總之,分紅保險考驗的是保險公司的綜合素質,假如把紅利與投資收益率或投資市場的表現直接掛鉤,片麵強調投資乃至誇大投資收益率,則是斷章取義,隻會令投保人徒增煩惱。
誤區三:拿分紅保險和儲蓄相比。
目前在銀行櫃台銷售的保險產品絕大多數是分紅保險,由於某些不規範的操作,投保人很容易把分紅保險的紅利和銀行儲蓄的利息作比較。實際上,如果撇開死差和費差不談,紅利也隻是利差。它和利息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是不可以直接比較的。再有就是儲蓄利息是事先確定的,而紅利則無法事先確定,要看保險公司實際經營的情況。而且,分紅保險屬於保險的範疇,提供壽險保障是它最大的特色。
誤區四:紅利分得越多,該分紅保險產品越好。
不同的分紅保險產品所分得的紅利多少,是不能簡單加以比較的。紅利多,並不一定代表該產品的收益就一定高。因為分紅保險的利益是由保證利益和不保證利益兩部分組成的,有的產品在設計時側重保證利益,紅利就有可能分得少;有的產品雖然紅利可能較多,但保證利益不高。因此,片麵地關注紅利的多少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即使兩個人投保同一家保險公司的同一個分紅保險產品,也有可能最後分到的紅利不同,這是因為他們投保的時間有先後、繳費的方式不同或有人發生過保單貸款等,造成他們對分紅保險賬戶盈餘的貢獻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