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財富女人——收獲財富,女人越活越精彩(1 / 3)

也許巨額的財富並不是她們一開始就想要的,但是這些女性在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道路上付出的心血和收獲的精彩確實令人欽羨!通過她們發家致富的經曆,尋找她們生財之道的竅門,探索她們成名成家的道路,研究她們積累財富的過程……這些或許都能給尋求財富自由的準財女們一點啟示、一點領悟、一點機緣、一點幫助。

露絲·漢德勒——“芭比娃娃”之母

“芭比娃娃”是世界玩具市場上暢銷最久的玩具,露絲·漢德勒就是它的創造者。露絲·漢德勒創建了美泰玩具公司,她是美國最成功的女性企業家之一。現在,“芭比娃娃”已經銷往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平均每一秒鍾,世界上就有3個芭比娃娃被售出。

當年,孩子們的玩具大多是可愛的小天使,圓乎乎、胖乎乎的。一天,美國人露絲·漢德勒突然看見女兒芭芭拉正在和一個小男孩玩剪紙娃娃。這些剪紙娃娃不是當時常見的那種嬰兒寶寶,而是一個個有各自職業和身份的人物,讓女兒非常沉迷。“為什麼不做個成熟一些的玩具娃娃呢?”露絲腦中迸發出了靈感。

1957年,露絲在德國度假時無意間發現了莉莉娃娃。莉莉娃娃是用硬塑料製成的,高18~30厘米。她長長的頭發紮成馬尾拖至腦後,身穿華麗的衣裙,身材無可挑剔。這個女孩完完全全就是露絲想要的樣子。小女孩不光需要跟自己年齡相仿的玩偶,更需要一個她長大後的理想形象。但是有人說,莉莉娃娃的穿著太暴露了。為什麼不把兩者結合起來呢?孩子們需要的是一個長大的,但卻不暴露的娃娃。於是,“芭比”的樣子在露絲的腦子裏越來越成熟了。在公司技師和工程師的幫助下,芭比娃娃就這樣誕生了!

露絲以一個女人的細心,又請了服裝設計師夏洛特·約翰遜為芭比設計服裝。1958年,他們獲得了生產芭比的專利權。這種娃娃將會改變一個時代,她與以往的娃娃都不一樣。她雖然隻有11.5英寸高,卻是個大人,四肢修長、清新動人。她身材很好,但被漂亮的衣服緊緊地包裹著。她的臉上還流露出如瑪麗蓮·夢露般的神秘。露絲·漢德勒用小女兒芭芭拉的昵稱給她命名,從此這位金發美女就叫做“芭比”。

1959年,“芭比”參加了紐約玩具展覽會,那一年成為她“人生”的轉折點。所有人都被她吸引住了:完美的身材,“39、18、33”的三圍,金黃色的頭發,清新的外貌,還有好幾抽屜的漂亮服飾。從來沒有人見過這樣的玩具,如果這是個真人,她將具有何等的魅力啊!

但出乎露絲意料的是,“芭比”並沒有被搶購一空,而是遭到了玩具經銷商的冷遇。畢竟她是一個全新的事物,是一種冒險,經銷商不願意這樣做,隻是勉為其難地進了寥寥幾個。

但市場證明了露絲的判斷是正確的,擺在經銷商貨架角落裏的“芭比”受到了孩子們熱烈的歡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來買這種清新可喜的玩具,尤其是小女孩,她們對此極為熱衷。第一年就賣出了35萬個。經銷商們完全改變了想法,訂單像雪片一樣飛到了美泰公司。公司花了幾年工夫才滿足了人們對芭比的需求。

“芭比”震驚了世界,全世界也認識了露絲·漢德勒。為了證明“芭比”不是一個頭腦空空的花瓶,露絲設計出了更多種類的“芭比”。於是,芭比擁有了更多的身份,可以是醫生、宇航員、女企業家、警官、運動員,甚至還做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誌願者。

芭比娃娃以完美的體型、燦爛的笑容和豐富的工作經曆聞名於世。到目前為止,她的職業已經超過了80種。她可以是中國人、印度人、黑人,她所代言的民族多達45種。在芭比穿過的近10億件衣服中,不少頂級設計師的作品也藏於其中。如今,“芭比”娃娃已經銷往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平均每一秒鍾,世界上就有3個芭比娃娃被售出。

2002年,“芭比娃娃”之母露絲·漢德勒因病去世,享年85歲。四十多年來,她的成功故事已經與“芭比”緊緊地連在了一起。她創造的“芭比娃娃”形象深入人心,甚至成為了美國文化的標誌之一。

財女財經

“芭比”長壽的秘密

在玩具世界裏,長壽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曾經有人問露絲·漢德勒:芭比為什麼會表現得這麼好?她隻是微笑地回答:“我是一個市場推廣天才。”露絲曾經在她的自傳裏說過:“我創造芭比娃娃的理想就是,通過這種玩具的誕生,讓所有的女孩子都意識到她們能夠成為自己夢想成為的任何一種人。芭比娃娃代表了女性擁有同男性一樣的選擇權……”

根據美泰公司的統計,一個11歲的美國小女孩可能擁有過10個芭比娃娃,同齡的法國小女孩則擁有5個。除了小孩子,更有數百萬的成年女性購買芭比,“對她們而言……她不隻是個娃娃,她已經成為她們的一部分。”露絲這樣說。芭比不僅是一個玩具,它還成為了美國女性的一個象征,是美國文化的一個象征。

美,是女人一生的事業。芭比的出現,將女人關於美的理想從3歲一直延續到了80歲。每年約有120件新款芭比裝上市,而為芭比專門設計的鞋子也有10億雙以上。芭比就是女人童話裏的公主,是每個女人的夢想。就像一句廣告詞所說:有夢想的地方,就有芭比!她是一位真正的偶像。

露絲用自己一生的努力,給了全球的女性以夢想和希望。露絲認定塑造童心之美是最有價值的。她抓住了人性中對夢想與希望的追逐,並取得了豐厚的利潤。

可可·夏奈爾——世紀時尚女王

可可·夏奈爾推出了夏奈爾5號香水,這是第一支由服裝設計大師推出的世紀經典香水。當著名的好萊塢影星瑪麗蓮·夢露用性感而充滿磁性的聲音對全世界說:“夜裏,我隻‘穿’夏奈爾5號”,全世界都為之瘋狂了……

著名的“夏奈爾”品牌就是由法國女子可可·夏奈爾創立,並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在服裝、鞋帽、手套……女性需要的各種飾品上,人們都可以看到“夏奈爾”的標誌。夏奈爾是時尚的代名詞,擁有“夏奈爾”,一直是許多女人的夢想。約旦國王阿卜杜拉最美麗的王後拉尼婭,1999年訪問日本時穿的就是夏奈爾套裝。夏奈爾服飾風靡20世紀20~30年代,一直延續至今。

從一個貧窮的孤女到一個著名的時裝設計師,從20世紀初期一直到去世,可可·夏奈爾不停地創造著奇跡。當時,婦女的地位是低下的,而一個沒有好家境的女孩子要想在社會上生存,是非常艱難的。夏奈爾的卑微出身和早年生活給她的服裝理念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周圍的成年婦女穿的工作服使她相信,婦女需要的不是繁瑣的裝扮,而是適合她們日益活躍生活方式的寬鬆舒適的衣衫。她認為:“女人為造成她們舉止不便的服飾所束縛,從而被迫依賴於仆人和男人。”因此,她的時裝設計風格是:樸素端莊、簡明大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職業婦女漸漸興起,她們需要較實用的服裝。夏奈爾的服裝正好符合這個趨勢。當時,夏奈爾預感到,手工定做服裝已經不適合大眾需要,便明智的決定投入成衣市場。這讓夏奈爾企業穩固成長,進而成了數一數二的服飾大企業。

自1920年開始,夏奈爾開始提倡整體形象,這當然是從頭到腳,還包含配件、化妝品、香水。夏奈爾認為,一個衣著優雅的女人同時也應該是個氣息迷人的女人,香水會增添她無窮的魅力。於是,她推出了夏奈爾5號香水,這是第一支由服裝設計大師推出的世紀經典香水。它以清爽淡雅的芳香,結合全新現代特色的包裝設計,精致地詮釋了女性獨特的嫵媚、婉約、熱烈、浪漫的情懷。當著名的好萊塢影星瑪麗蓮·夢露用性感而充滿磁性的聲音對全世界說:“夜裏,我隻‘穿’夏奈爾5號”,全世界都為之瘋狂了。

1939年以後,夏奈爾曾有一段沉默時期,在巴黎、瑞士和美國逗留。20世紀50年代,以迪奧為代表的新一代服裝設計師的紛紛崛起,又刺激了夏奈爾這位時裝女王。她認為流行的新款荒唐至極,而且,讓婦女們重新回到緊身胸衣的束縛中去是一種倒退,根本不合時宜。但大多數人非常喜歡新款的服裝,這是對多年來的製服和簡單樸素格調的一種自然反彈。

於是,已平靜生活了10多年、年逾七旬的夏奈爾,突然戲劇性地宣告複出,對此人們議論紛紛,她所遇到的批評和讚譽都是空前的。她複出後的初期表現為她帶來了很多反麵評價。時裝界無數的挖苦和諷刺說:她不應該再出來,應該活在人們的曆史回憶中,保持美好形象。這是“一次慘敗”和“土裏土氣”的夏奈爾。

然而,夏奈爾卻鎮定自若,她深信,這將是一個嶄新的開始。她的精神、鬥誌和創造力,絲毫不弱於創業初期的她。她像過去那樣孜孜不倦地工作,並將其含蓄隨意的風格融入到50年代的時尚格調之中。事實上,這時的時尚已經在朝這個方向發展了,因為戰後出生的年輕人並不認為那些緊身衣服是舒服合適的,她們覺得夏奈爾服裝是新奇有趣的。

經過改進的夏奈爾款式穿著方便,大方優雅,很快受到了美國白領女性的歡迎。美國的《生活》雜誌讚揚道:“71歲的夏奈爾創造的不僅是一種時尚,而是一種革命。”夏奈爾趨向實際的設計征服了美國市場,僅一年就成功地奪回了往日的聲勢。

夏奈爾通過自己的服裝理念倡導了一種婦女新的生活方式——簡單、自然、舒服。她說:“當我想到工作,我想到的是我要裝扮的婦女們,而不是時裝店。隻要我能幫助人們解放婦女,我就會堅持下去。”夏奈爾直到逝世前還在進行服裝設計。1971年,她走完了輝煌的一生,享年88歲。

財女財經

夏奈爾品牌的秘密

夏奈爾有著倔強的不安定的天性和爆炸性的創造力。據傳,她在一次操作加熱爐時,爐子突然爆炸,燒去了她幾綹長發。她索性拿起剪刀把長發剪成了超短發型。在她走進芭蕾舞劇院之後的第二天,巴黎的貴婦們紛紛找理發師給她們剪“夏奈爾型”發型。這種創新力是她事業的靈魂。

夏奈爾似乎有永遠消耗不完的熱情,可以將任何存在於她腦海中的事情變成現實。憑借天才的敏感,她推出了新款針織女羊毛運動衫,又以水手上裝和水手褲來代替女裙。此款一經推出,便立刻引起轟動,但也遭到了非議。然而,夏奈爾不在乎輿論,常常穿著羊毛運動衫和褲子,騎馬散步,招搖過市。這表現了夏奈爾的強烈個性——女人不再是男人的“花瓶”,而是擔負社會責任的國民。

孤兒院的少年磨難和青年喪夫的經曆,打造了她性格的堅韌。她在追逐時尚,更創造時尚。她憑直覺捕捉到了時代的革命性變化,一生中曾在兩個時期準確無誤地預見和把握時裝潮流的趨向,兩度把全世界女性的服裝進行了全麵革新,創造了服裝史上的奇跡。正如她自己所說:“誠如拿破侖所言,他的字典裏沒有‘困難’兩字,我的字典裏也找不到‘不成功’三個字。”

玫琳凱——化妝品直銷行業的“皇後”

玫琳凱將自己所信奉的“你要別人怎樣對待你,你也要怎樣對待別人”的黃金法則,作為公司的指導哲學和市場理念。她大力倡導“信念第一、家庭第二、事業第三”的生活優先次序,用“你能做到”的精神來激勵其他女性加入自己的事業。

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女企業家之一玫琳凱·艾施是玫琳凱化妝品公司的創始人和榮譽董事長。1963年9月13日星期五,一個西方人認為不吉利的日子,剛剛失去丈夫的玫琳凱,開始在達拉斯的一個約46平方米的店麵裏開始了自己的夢想之旅。她45歲開始創業,以5000美元起家,將公司從一家小型的直銷公司發展成為全美最大的美容保養品直銷企業。

玫琳凱原本是美國一家全國性“世界禮品公司”的訓練主管。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社會很歧視婦女,玫琳凱能做到這個職位就是因為她實在太優秀了。當時,女性和男性做同樣的工作,薪金往往隻能拿到男性的一半。1963年當她出差回來時,發現自己手下的男助理居然被提升到比她更高的職位上,她憤而辭職。

在做了二十五年的直銷工作退休後,玫琳凱決定寫下工作中的種種經曆,想以此幫助其他女性在男性主導的商業社會裏獲得成功。在退休後的一個月裏,她坐在廚房的餐桌旁,列出了兩份清單,一份記述了以往在公司裏發生的美好的事情,一份則列舉了過去數年來所遭遇的問題。在完成這些工作之後,她突然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規劃了一套構成自己“夢想公司”的市場計劃。於是,她決心發揮自己的最大潛力與男性們一爭高下。

玫琳凱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新公司。最初的職員隻有她和兒子理查德及9名美容顧問。她直銷的化妝品來自於她從自己美容師手中買下的一種美容配方。玫琳凱的目標是為廣大的婦女提供無限的個人發展機會,幫助她們實現夢想。她信奉“你要別人怎樣對待你,你也要怎樣對待別人”的黃金法則,倡導“信仰第一、家庭第二、事業第三”的生活優先次序。

她選擇化妝品進行直銷,這就意味著必須與那時已有二十五年曆史的直銷巨人雅芳公司競爭。玫琳凱對傳統的直銷方式進行了一次革命。她將自己的銷售員稱為“美容顧問”,以小組展示方式推銷產品,每次參加活動的人數不超過五六人。玫琳凱說:“這種方式讓我們的顧問方便指導婦女如何保養皮膚。”

公司創立第一年,在十來個“美容顧問”的共同努力下,公司的銷售收入達到20萬美元,第二年迅速上升到80萬美元,並且擁有了3000名女性組成的銷售隊伍。1976年,玫琳凱公司正式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這是第一次由女性擁有的股票上市公司。

如今,玫琳凱公司擁有85萬多名獨立的美容顧問(多是女性),在五大洲的近40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支機構,每年的零售額超過24億美元。玫琳凱公司名列美國《財富》雜誌全美500大企業行列,並成了“全美100家最值得員工工作的公司”中榜上有名的唯一一家直銷公司和化妝品公司。玫琳凱品牌是美國麵部保養品以及彩妝銷售得最好的品牌。

2000年玫琳凱·艾施女士榮獲“20世紀商業界最具影響力女性”殊榮。美國《福布斯》雜誌評選出200年來20位全球企業界最具傳奇色彩並獲得巨大成功的人物,而她是其中唯一的女性。2001年11月,玫琳凱在達拉斯的家中去世,享年83歲。

財女財經

“賺錢不是我的主要動機”

玫琳凱的成功在於她必勝的決心。她說:“許多人開創新事業是為了賺錢,但這絕不是我的主要動機,並不是我相當富裕而可以不在乎錢,我隻是認為這個事業必須成功,否則我將沒有第二次機會開創自己的事業了。”

玫琳凱的成功還在於“豐富女性人生”的服務宗旨與定位。玫琳凱創業之初,就確立了服務第一的宗旨。在她的美容課上,她要求美容顧問們以“教”為目的,並非隻“賣”。在訓練銷售人員時,玫琳凱使她們想著:“如何使這位顧客更美麗,更有自信心。”而不是:“今天我要從她身上賺多少錢。”玫琳凱相信這樣的服務信念會使人眼中充滿愛。

在事業發展走出美國後,玫琳凱又提出創建“全球女性共享的事業”。在她的大力提倡下,她所奉行的黃金法則及生活優先次序的指導哲學和市場理念,隨著她和她的80多萬美容顧問的身影迅速傳遍全世界。最為重要的是,玫琳凱以她的企業結構激勵了千千萬萬的婦女,紛紛成為小型企業經營者。

在玫琳凱自創的管理風格下,她以不斷的鼓勵及物質報酬來提升婦女的自尊和自信。有雜誌驚歎:玫琳凱所解放的婦女比美國女權運動領袖格勞瑞婭·史戴能解放的還要多。玫琳凱自己也認為,在她的整個事業中,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看到許多女性成功。因為玫琳凱知道,女性特有的直覺與本質,如果能夠加以妥善地發揮,並且得到適當的支持,她們的成就將是無可限量的。

奧普拉·溫弗瑞——全球頭號電視富婆

奧普拉主持的電視談話節目“奧普拉脫口秀”,平均每周吸引3300萬名觀眾,並連續十六年排在同類節目的首位。她不僅是著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娛樂界明星、商場女強人,也是慈善活動家,是全球頭號電視富婆。喜歡奧普拉的人甚至認為如果她去競選美國總統,獲勝的把握也很大。

奧普拉·溫弗瑞是一位美國黑人女性,是打動人心的“脫口秀女王”。她從貧民窟長大,卻一直不停地學習。在既“重男輕女”又“種族歧視”的美國,她憑借著非凡的個人魅力,在訪談電視節目中脫穎而出。她不僅是著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娛樂界明星、商場女強人,也是慈善活動家,是“美國最便捷、最誠實的精神病醫生”,是全球頭號電視富婆。

有一次,奧普拉采訪小鎮的黑人隔離區。她走上前向店主自我介紹,想握握手。店主說:“我們這兒不與黑人握手。”奧普拉反唇相譏:“我打賭黑人是出色的。”22歲時,奧普拉是巴爾的摩電視台最年輕的節目主持人。但電視台經理對她的表現不滿意,再加上許多人批評她“頭發蓬鬆、雙眼太分、鼻子太扁、報道情緒化”,奧普拉被降職了。

1983年,“A。M。芝加哥”電台的老板丹尼斯·施瓦遜決定雇用奧普拉和她的製片人,負責“早晨芝加哥”節目。當時,這是這個時間收視率最低的節目。

奧普拉問丹尼斯,她的黑人身份是否會有礙於“早晨芝加哥”節目。丹尼斯說:“你是綠皮膚我也不介意,我所需要的是節目成功……”盡管電視台的多數人對聘用一名黑人來主持節目深表懷疑,但丹尼斯還是力排眾議,以23萬美元的年薪將奧普拉招至麾下。

出人意料的是,僅僅一個月,奧普拉訪談節目的收視率就超過了從前,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奧普拉直登“美國最當紅脫口秀主持人”的寶座。與一般談話節目不同的是,“奧普拉脫口秀”邀請的嘉賓並非是某一領域的專家或學者,而是普通大眾,談論的主題也集中在個人生活方麵。當嘉賓的故事令人感動時,她會和嘉賓一起抱頭痛哭。相比其他節目,“奧普拉脫口秀”更直接、坦誠,也更具個性化,因此深受人們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