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優:東方卓別林
“有的人把名字存入手機,然後關機,有的人寧願做師爺在路邊吃驢肉火鍋。有的人他活著就是為了假裝別人怎麼活,可有的人活著,是為了大多數人更好的活。”這是北大的一位同學寫的一首詩,這首詩的名字叫做《有的人致葛大爺》。這位葛大爺,是《頑主》裏的揚重,是《編輯部的故事》裏的李東寶,是《甲方乙方》裏的姚遠,是《手機》裏的嚴守一,是《讓子彈飛》裏的湯師爺,也是《非誠勿擾》裏的秦奮。在葛優葛大爺將近30年的演藝生涯當中,演遍了無數小人物,而這些角色無一例外都充滿了十足的“葛優味”。他幾乎拿遍了中國影視界的最高榮譽,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在戛納電影節他成為了第一位中國影帝。
與豬結緣從“小”做起
1957年出生於北京,屬雞的葛優卻與豬結下了不解之緣。1976年,中學畢業的葛優來到北京昌平縣興壽公社插隊。在這裏他有了人生中第一份職業——與師傅兩人喂養五六十頭豬,而且一喂就是三年。1979年,在葛優離開興壽公社的前幾個月,全國藝術院校紛紛開始招生。他接連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但都以失敗告終。
屢遭失敗的葛優並沒有放棄他的演員夢,在他25歲那年,中華全國總工會文工團招生,父親就地取材為他排演小品《喂豬》,而這也成為了他人生中的一次巨大轉折。這次考試,葛優最終被全總文工團錄取,如願以償地成為一名專業話劇演員。
盡管如此,接下來的幾年,葛優隻是舞台上的一個小龍套。直到1984年,他才很偶然地被《盛夏和他的未婚妻》劇組選中,在片中扮演了一個小角色,而這也使他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演員表上。
葛優真正塑造的第一個角色是1988年由王朔小說改編的《頑主》中的楊重。不管是外型還是表演,葛優都恰合了王朔筆下主人公那種冷麵熱心、幽默成性的小人物形象。劇中葛優表演得輕鬆、到位,獲得了當年金雞獎最佳男演員獎提名。之後,北京電視台1992年春節推出的長篇電視係列劇《編輯部的故事》,李東寶的成功演繹讓葛優家喻戶曉,成為最有觀眾緣的明星並獲得第6屆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男主角獎。
自此,葛優正式成名。他出演的《馬路騎士》、《喜劇明星》、《離婚大戰》、《大撤把》和《父子婚事》等都成為大受觀眾歡迎的影片。而扮演當代生活中喜劇式的小人物,對葛優而言更是駕輕就熟。早年不管是養豬,還是跑龍套的經曆,都成為了葛優最寶貴的財富,正因為親身體驗過小人物的酸甜苦辣,才能更好更真實的反映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可以說這些經曆是他演藝事業騰飛的助推器。
馮氏幽默 珠聯璧合
有的人說葛優成就了馮小剛,也有的人說馮小剛造就了葛優,可事實上兩種說法都不恰當。葛優和馮導有過多部影片的合作,合作中他們成就著彼此:隻有葛優的“貧”能夠駕馭“馮氏幽默”:也隻有馮小剛鏡頭語言最能讓葛優瀟灑地發揮自己的演技。不管是《霸王別姬》中的袁四爺,還是《活著》中的福貴,葛優塑造的角色都充滿著生命力,給影迷帶來巨大衝擊。觀眾為悲切的戲中人生落淚、感歎,同時也在心裏期盼葛優有著更加本色的演出,一次次地渴望聽到葛優幽默詼諧又不失哲理的台詞。於是,葛優和馮小剛再度合作,不斷掀起收視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