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源子靠在考場門口外的窗台上,一邊吃著從食堂打包出來的包子一邊翻看著語文的古詩詞。清晨的陽光打在我們兩個的身上,暖洋洋的特別舒服。
“陽啊,背啥樣了?”源子忽然問我。
“隨便考。”我樂嗬嗬地看向他,陽光將少年的臉龐映得金燦燦的,他微微咧著嘴,露出一小排整齊發亮的牙齒。
“那行,你背一遍《琵琶行》。”
我:“……”
源子奇怪地看向我,“咋了,背不下來啊?”
“你能全背下來?”我斜著眼睛問他。
源子哼哼地笑著,“當然,倒背如流。”
我是真的不信,就說,“那行,你給我倒背一個。”
源子語速極快地回答了三個字,“行扒皮(琶琵)。”
我笑著踢了他一腳,順便罵了句傻逼。
臨近開考,學生們才稀稀拉拉地走進考場,一個個看上去十分懶散,瞅著根本不像是考試的狀態。也有可能是我和源子對於這次考試的熱情太高漲了,所以我可能才會感覺到這麼大的反差。
我跟源子說了一聲,我們兩個便裝好課本一起走進考場。對的,由於我們兩個是新轉來的學生,所以考試是在一起,而且是前後桌,我就坐在源子的後麵。源子還跟我說呢,要是有不會的題可以看他的。我笑了,說不用,你會的我也都會,沒考過我可別忘了請客吃燒烤。
等做考試卷子的時候我就發現了,十五中的題相較一中確實容易不少,起碼從科技文這篇文章就可以感覺到很多地方沒有那麼別楞,理解起來還是蠻容易的。
數學考試也比較順利,我應該是成功克服了所謂的“數學考試恐懼症”。其實我也不知道怎麼就克服了,記得上學期的時候一考數學我就有點兒哆嗦,但是這次就沒有,有可能是題目相對簡單的關係,而且我在臨考之前腦海中一直閃現著假期補課時於老師對我的那句諄諄教誨:“路還長,別失望!”——這句話我一直記憶猶新,然後不知道為什麼,想著想著那些蠢蠢欲動剛要冒頭的負麵情緒仿佛就無形中被一隻正義的大手摁了回去。不過我覺得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這段時間的經曆吧,來到十五中,我脫離了所有羽翼的庇佑,獨自在這裏豎起一杆大旗,中間經曆的那些磨難與挫折,如今看來全變成了我的經驗與財富。所以站得高看得遠了,曾經也許我隻能看到方圓寸土,而如今卻已經可以一眼平川。那麼,對於我所經曆過的這些,一場小小的數學考試又算得了什麼呢?
隨著最後一科地理交卷鈴聲的響起,這場對於我而言意義重大的考試終於告一段落了。
考試結束以後,很多人都吆五喝六地出去狂歡,美名其曰解放壓力——說實話我也是醉了,我看這裏很多學生交上去的都是白卷,真正正經答題的簡直少之又少,何談解放壓力呢?……可能對於這部分人而言,坐在考場裏麵就是一種壓力。
別人出去狂歡,可我、源子和汪帆沒有,因為陳主任說如果想申報去一中的話在考試後要上交一份兩千字以上的手寫材料。其實也就是個形式,讓你回首過去、認識當下和展望未來之類的,源子說瞎幾把寫就行,隻要不是太糊弄,一中主要看的還是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