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雲服務混戰,小公司有戲嗎?(1 / 3)

雲服務混戰,小公司有戲嗎?

前沿

作者:劉岩

2013年4月份,阿裏雲官方微博發起的“我與阿裏雲的故事”主題活動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原本的微博推廣活動卻在開發者們的“口水”中黯然退場。

玩蟹科技CEO葉凱(曾開發過《大掌門》等遊戲產品)毫不避諱,將矛頭直指阿裏雲。微博上不太活躍的他這次終於發飆:“我們在阿裏雲上用了20多台虛擬主機,半年時間,出現過1次所有機器全部斷電,2次多台硬盤突然隻讀,3次硬盤I/O突然變滿(給的解釋是同台物理機上的其他虛擬機和我們搶資源),1次客服不通知直接重啟,10次以上運維不響應。電話從沒5分鍾內接通過,已準備陸續遷出所有機器。再見阿裏雲。”葉凱跟阿裏雲的別樣式“告別”引來1100多次轉發、近300條評論。葉凱還犀利地稱,這種雲服務應該打回實驗室,等產品和服務都健全了再出來商業化。

阿裏雲客服前來致歉:“小雲很珍惜每一位客戶,希望能幫客戶解決問題,在之前的處理過程中給您帶來的麻煩,小雲這邊給您道歉,我們真心地希望能讓使用阿裏雲的客戶都安心。”葉凱很不屑,給予“別扯了”“你走遠點”等回複。

一位開發者回應葉凱:“你遇到的這些(問題)我全遇到過,而且最開始還有一次本地磁盤數據丟失,那時候阿裏雲還是支持本地磁盤的。阿裏雲對此類故障從來不發公告,即使你把故障報告給它,它也會先讓你找自己的原因,實在說不過去了才解決,解決方法無非就是換宿主機,不過我早已經遷移出來了,阿裏雲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靠譜點。”

博客園官方微博在跟帖中逐一回應葉凱遇到的問題:“1次所有機器全部斷電(我們遇到的是網絡存儲故障,效果與全部斷電差不多),2次多台硬盤突然隻讀(沒遇到過),3次硬盤IO突然變滿(遇到多次,這已經是公認的問題),1次客服不通知直接重啟(遇到過1次,是因為物理機故障),10次以上運維不響應(沒遇到過),電話從沒5分鍾內接通過(沒遇到過)。”

前來圍觀“我與阿裏雲的故事”話題的還有騰訊雲、UCloud、又拍雲、藍汛雲、七牛雲等雲服務供應商。

開發者們的憤怒,真實反映出中國雲服務不成熟的現狀。盡管遭遇各種謾罵,但阿裏雲目前在中國公有雲市場的占有率最高。其實,不止阿裏雲,就連開發者們信賴的亞馬遜AWS也難以逃脫宕機命運。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的雲服務商們剛剛處於蹣跚學步階段,跟AWS(Amazon Web Service)還有一定距離。

國內的IaaS服務已經被越來越多的開發者接受,成為公共雲服務中增長最快的領域,在各種雲服務中算是剛性需求。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的報告指出,全球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公共雲服務和雲存儲是增長最快的公共雲服務類別,2012年增長速度高達42.4%,達到61億美元的市場規模。本篇文章也將聚焦在提供IaaS服務的這個創業群體。

在中國,騰訊、百度、京東、阿裏等大公司做雲服務就像是公司戰略環境的“基礎配備”,不做就趕不上潮流;小公司做基礎設施雲服務又像是“敢死隊”。

貌似:“高富帥”的遊戲?

提到雲計算,不得不提業界老大哥——亞馬遜。亞馬遜從2006年3月正式推出AWS業務。最早,亞馬遜把業務峰值期預備的大量閑置IT資源租給中小型企業使用。租用亞馬遜IT服務的最大好處是降低機房等硬件成本和運維投入,開發者可以集中精力做核心業務。現在,AWS業務在整個亞馬遜業務中占據重要分量。盡管亞馬遜今年第二季度財報並未披露AWS業務的盈利情況,但華爾街分析師普遍認為AWS業務的利潤率高於亞馬遜主營的零售業務。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曾暗示,未來AWS業務的收入將超過零售。

之後,AWS在美國一家獨大。在中國陸續出現不少門徒,一些企業開始從事IaaS服務。目前,國內的IaaS供應商大致可分為三大陣營:第一陣營是傳統的IDC廠商,如西部數碼、藍汛、網宿等;第二陣營是阿裏雲、盛大雲、騰訊雲等幾大互聯網巨頭,可稱之為“平台類服務商”,產品線大而全;第三陣營如UCloud優刻得、QingCloud青雲、七牛雲、又拍雲存儲等,分別深耕細作基礎設施的某個領域,可稱之為“垂直類服務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