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馭金錢,而不是讓金錢奴役你

美國一家十分著名的調查公司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統計,結果令人非常吃驚:人類70%的煩惱都跟金錢有關,而人們在處理金錢時,往往比較盲目。

蓋洛普民意測驗協會主席蓋洛普·喬治說,他所作的研究中顯示,大部分人都認為,隻要他們的收入增加10%,就不會再有任何財政困難。美國預算專家愛爾茜·史塔普裏頓夫人曾擔任紐約及全培爾兩地華納梅克百貨公司的財政顧問多年。她曾以個人指導員身份,幫助那些被金錢煩惱拖累的人。她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對大多數人來說,多賺一點錢並不能解決他們的財政煩惱。”事實上,人們經常看到,收入增加之後,並沒有什麼幫助,隻會徒然增加開支——增加頭痛。“使多數人感覺煩惱,”她說,“並不是他們沒有足夠的錢,而是不知道如何支配手中已有的錢!”

有個億萬富翁,一天因為工作上問題,六神無主,煩躁得很。他的辦公室空調溫度適宜上,然而,他還是感覺熱,渾身要出汗的感覺。他踱步到窗前,順著窗戶向外看,隻見一個拉板車的人正躺在夏日炎炎的大街上,呼呼睡得正香,而給他抵擋太陽的僅僅是板車旁的一點點陰涼。富翁很納悶,他問助手,那個人在這種情況下怎麼睡得這麼香。助手說:“你想讓他睡不著嗎,很簡單,給他10萬塊錢。”富翁按照助手的意思去做了。這下,那位拉板車的可真睡不著覺了。他擰擰自己的大腿,懷疑自己是不是在做夢,當確信無疑時,他開始琢磨開了,這10萬元該怎麼花?他想買座別墅,可又不夠。想買輛車搞出租,可是沒有生意怎麼辦?想開個店吧,若虧本,就太可惜了。就這樣,他實在是不知道該怎樣花這筆錢。於是,日夜思考,覺也睡不好了,飯也吃不香,連拉板車也沒心思了,弄得他後悔不已,直喊:“不該接受這筆錢”。

金錢是可愛的,人們崇尚它,熱愛它,並沒有錯,然而,金錢又是卑劣的,它可以使兄弟成仇,朋友反目。我們都生活在現實社會,不可避免地要與金錢打交道,保持平和的心態最重要,我們要駕馭金錢,像對待常人一樣對待它,而絕不能成為金錢的奴隸。如果一個人,被金錢所左右,讓金錢牽著鼻子走,那他的下場一定很可悲,要麼是一生勞碌,要麼是鋃鐺入獄。

駕馭金錢,而不是讓金錢奴役你。這就要保持對金錢的良好心態,弗蘭西斯·培根曾對金錢有一個很生動的比喻,他說財富好像軍隊的“輜重”,不可以沒有或者缺乏,也不可以丟棄。但它阻礙了行軍,有時為了照顧它,反而失去或者影響了勝利。

所羅門有一句不可忽略的話:急於發財的人,不可能是清白的。人隻能尋求那種正當獲得、合理使用、愉快施舍、心安理得的財富。隻有那種財富,才能讓我們逢凶化吉。一切順其自然,該做什麼就做什麼,才是最高境界。

這正如小和尚慕名到一個方丈那裏學法,老方丈問他:吃粥了沒?他說吃了。老方丈又問:洗了沒有?他說洗了。老方丈手一揚:那你打坐去吧?小和尚老大不高興地離去,認為老方丈沒有什麼高招傳給他。若幹年後,小和尚才懂得方丈把什麼都告訴他了,那就是做他該做的,一步一步來,別想那麼多。

真正能夠擁有金錢並支配金錢的人絕不是那些獲得“飛來橫財”的暴發戶,真正被推崇的億萬富翁具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和敏銳的眼光,他們從不做破壞“遊戲規則”的巧取豪奪和侵占公私財產的損人利己行為。他們不會迷失在金錢中成為金錢的奴隸。

金錢是手段,過好日子才是目的

我們要賺錢,要理財,要掌控金錢,這都是因為金錢能讓我們生活得更好。我們不是為了賺錢而賺錢。再多的金錢也僅僅是手段,把日子過好才是我們的目的。

在自然經濟時代,人不需要錢。從吃飯、穿衣到棲身都靠自己的勞動,最多在蓋房子的時候請鄰居來幫一下忙。那時沒有商品交換,錢也沒有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