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圖表騙線存在以下三種具體形式:
1.分時形態騙線
分時線反映了股票在一天當中的完整運行軌跡,一些職業散戶每天有充足的時間參與操作,也就有機會經常麵對分時線的起落變化。分時線騙線的特征往往是在盤中突然出現並且快速延續,而後迅速走出相反行情。比如,一些股票莫名其妙地出現高開之後,分時線呈現出明顯的快速上攻形態,許多散戶往往在這個時候會出現盲目跟風的心理,不久該股卻開始了全日單邊下跌、反彈無力的走勢,使盲目跟風者後悔不已。這樣的股票一般在日線上都顯現出不容樂觀的形態,表現為下降通道、連續陰跌及下降中繼平台等特點,而且莊家在對倒騙線過程中成交量並未達到巨幅放大的標準,在快速拉高過程中每一筆買單都有明顯的對倒性質,即多以零散買單跳躍式拉高。當散戶發現某隻股票早盤走勢異常的時候,最好能夠謹慎關注其日線形態、放量情況、基本麵情況等多方麵因素,避免盲目追漲,倘若該股並非騙線而確是有上漲潛力,可以在5分鍾或15分鍾(大盤整體不好則時間標準應延長)線及其KDJ指標回調到位並且支撐明顯的情況下少量介入,此舉能夠有效地避免分時形態陷阱。
2.盤口數據騙線
這種騙線方式主要是指盤口的委比、內外盤等實時數據的陷阱,由於操作方法比較簡單,往往能夠被資深散戶一眼看破。由於很多經驗不夠豐富的散戶喜歡在盤中將委比、內外盤作為觀察莊家動向的一種依據,同時也有很多軟件具有盤中委比、內外盤即時選股功能,因此一些莊家就利用這一點製造陷阱。比如,莊家在震蕩出貨的過程中希望股票的盤中委比為正(或正值很大),那麼他可以掛出價格很低(暫時根本不可能成交)的大買單,由於電腦不能夠對此進行識別,所以一並計入委買,同時盡量減少上方賣單量,這樣盤中實時委比就會形成一個正值,甚至很大,反之則可以製造出負委比。對於內外盤騙線則需要付出一定的手續費作為代價,莊家可以通過事先埋單並且適時用大致相等的單量自己打掉先前的單子,相應的內盤(或外盤)數據就會出現期望的增長數值,而股價往往反向運行。
3.日K線騙線
日K線是每一個散戶日常接觸最多的股票走勢數據,不論是短線散戶還是中長線散戶,往往都通過日線進行分析、選股,從而作出買賣決定。很多莊家利用了這一點,在即將拉升或出貨之前往往通過刻意打壓或對倒拉抬來迷惑散戶,製造出恐慌或跟風氣氛。這樣的莊家在市場中運作的周期一般都比較長,在完成建倉、洗盤等工作後,在拉升初期往往會刻意製造出日線上連續下挫的誘空形態,利用最後一砸達到使盤子更輕的目的。同樣地,很多莊家在完成了拉升以後即將出貨時,往往會製造出高位放量突破的假象,使散戶誤認為前期的減倉過程是莊家的一次洗盤,股價將會繼續放量上揚,進而盲目跟風而被套在高位。這種騙線的殺傷力是巨大的,倘若散戶被套在莊家正式出貨之前的高位,往往幾年都難以翻身。辨別這類騙線的最好方法是要有自己的操作理念,關注股價的相對位置,以中長線投資規避風險的標準來約束自己的選股與操作。
以上是數據圖表騙線的一些主要方式。除此之外還有周K線騙線,但是其操作難度大、成本高昂,往往難以實現,目前國內能夠成功實現周線騙線的機構(操盤手)屈指可數,而其形態與日K線類似,所以不必花費太多的精力去研究。
(二)技術指標騙線
技術指標騙線是指莊家通過控製技術指標計算公式中的一個或幾個變量,達到使指標鈍化或製造預期指標數值的騙線方式。眾所周知,任何技術指標都是建立在股票價格運行的實際數據之上的,都是“量價函數關係”的產物,因此所有的技術指標都有致命弱點,也是一些股市高手為什麼很少用指標選股的原因。例如,散戶最常用的KDJ指標,其計算無非是使用了最高價、n日最高價、最低價、n日最低價、收盤價等幾個數據,假如莊家通過操作而影響了某一日的最高價或最低價數據,則KDJ指標的數值也會被其左右,有時人們往往納悶為什麼某隻股票會在分時線或日線上出現大幅(快速)的單針探底等走勢,倘若結合一段時期內的日線與相應的技術指標進行觀察,就不難得出結果。因此,廣大散戶切不可盲目地推崇技術指標,在使用技術指標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應該了解其計算原理、存在的優缺點等。
(三)綜合騙線
綜合騙線是經過長期對市場的研究,得出的一種結論。綜合騙線是指一些有實力的機構莊家通過數據、指標及消息(公告、股評等)中的一種或幾種方式相結合,製造出迷惑散戶的短暫“完美”形態來達到自己的操作目的。有時候一些股票經過長期的連續下挫本來已經具備了堅實的底部特征,此時莊家不僅繼續打壓達到低位建倉的目的,而且利用上市公司頻繁發布利空消息(比如訴訟、預虧公告等)來使散戶產生恐慌心理,空倉的不敢介入,持籌的紛紛出局,這種情況隻有待股價已經直衝雲霄時很多散戶才恍然大悟。另外,很多莊家也善於利用知名股評人士的“名人效應”,配合自己在市場中的騙線技術來吸引散戶跟風,達到出貨的目的。比如,2007年3月證券分析師蔡國澍因涉嫌違規發布失實的上市公司信息,影響相關公司股價,受到證監會立案稽查。回顧這些人曆史上推薦的股票,我們就不難發現其中的原因。雖然這類“莊托”是眾多股評家中的個別現象,但是作為散戶卻不得不防。大家在參與股票操作時不要盲目聽信他人的推薦,同時對一些朦朧消息應加以識別,特別是對某些所謂的“內部消息”不可奉為至寶。另外,還應該以紮實的分析能力為基礎識別莊家操作上的騙線,這樣才能夠很好地防止自己踏入綜合騙線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