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相互暗算(2 / 2)

黃鄉長最後一句話沒說完,王全亮已經聽懂了,嘴上沒有應聲,眼神中卻透出讚許的意思,兩人一拍即合,在這個問題上倒是想到一塊去了,眼看著時間緊急,兩人連夜馬不停蹄一塊去找吳成剛。

黃鄉長和王全亮趕到吳成剛辦公室的時候,吳成剛剛剛結束飯局沒多久,因為多喝了幾杯的緣故,一張臉紅的像猴屁股,渾身一股刺鼻酒味,一進門就衝著黃鄉長和王全亮豎起三根手指頭,以前鞍前馬後服務過吳成剛的王全亮明白這三根手指頭的意思,這說明今晚上吳成剛已經應酬了三場酒席。

官場上很多事情跟酒場息息相關, 酒文化與政治文化往往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比如古代有“杯酒釋兵權”的典故,皇帝會在將士出征前賜禦酒犒賞將士以激勵他們英勇作戰;現代官場流行 “能喝半斤喝八兩,這樣的幹部要培養;能喝一斤喝八兩,這樣的幹部要商量;能喝八兩喝一斤,這樣的幹部我放心。”酒場上的應酬已經成了官場人禮尚往來必不可少的感情投資主要方式。

這種情形跟中國人特殊的人際關係形成方式有很大關聯,如果把西方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比喻是一種類似“一捆一捆分得很清楚的柴火”的話,而中國人的人際關係則是類似於石子投向河裏的水波紋衍生開來的“差序格局”,是由自己——家人——親屬——朋友——熟人——陌生人等逐漸推開出去的。而官場中人情消費的目的,是將坐落於外圍水波紋上的個體通過某種手段或方式逐漸進內圈層,也就是說,如果官場中雙方是陌生人的話,就需要通過某種方式成為熟人;再由熟人晉升為朋友需要一個合適的媒介,眾望所歸最合適的媒介莫過於以酒會友最直接有效。官場流行的“酒場就是戰場,酒瓶就是水平,酒風就是作風”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眾多基層官員默認的潛規則,這就讓源遠流長的酒文化的內容和含義在官場越發具有引申意味了。

吳成剛酒量不錯,酒風更是出了名的豪爽,這也是他近些年不斷獲得升遷機會的重要原因之一,雖然今晚連喝了三場,看起來還算是清醒。見兩個老下屬這麼晚來找自己,吳成剛心裏明白,兩人肯定有事,衝著兩人隨便招呼坐下後,不見外口氣道:“說吧,你們倆怎麼一塊過來了?”

黃鄉長趕緊把王全亮之前跟自己說的話當著吳成剛的麵又重複了一遍,帶著幾分激動口氣對吳成剛道:“吳書記,照眼下的情形看,咱們縣裏的劉書記心裏已經對趙順成的所作所為相當不感冒了,這麼多人背地裏舉報趙順成,說明他在金城鄉作惡多端,已經讓太多人忍無可忍,咱們要是能在後天的領導調研中加把火,他這個鄉黨委書記可算是做到頭了。”

吳成剛聽了黃鄉長的話,默默思忖了片刻後,伸出一根幾根手指頭輕輕叩響桌麵,凝重又嚴肅的表情像是在思考一項重大決定。吳成剛理解黃鄉長和王全亮想要扳倒趙順成的迫切心情,從劉曉娟的枕頭風裏,他也聽說了趙順成上任後對自己原來金城鄉的親信和手下處處打擊報複的情況,現在問題的關鍵是,要想一鼓作氣把趙順成拉下馬就必須出狠招,否則萬一把沒打中趙順成的七寸,反而打草驚蛇後讓趙順成惱羞成怒展開瘋狂報複,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這樣吧,明天王全亮去聯係一下馬大炮,告訴他,他女兒工作的事情我已經安排好了,明天就可以去單位報到,但是前提條件是,後天劉書記帶人去金城鄉調研的時候,馬大炮必須搞出大動靜來。”

“大動靜?”

王全亮和黃鄉長疑惑眼神看向一字一句發出指示的吳成剛,他們心裏都了解由於趙順成之前答應胡姬村拆遷補償款提高標準一事沒能兌現,馬大炮領著一幫村民一直蠢蠢欲動,可這件事充其量也不過發酵成有些規模的集體上啊訪事件罷了,怎麼樣操作才能算是弄出了大動靜呢?

吳成剛衝著王全亮和黃鄉長一招手,兩人立馬聽話湊過去,隻聽吳成剛低聲道:“要想把動靜鬧大,最好的辦法就是........。”

聽了吳成剛一番解釋說明後,王全亮和黃鄉長臉上露出幾分恍然大悟神情,若是當真馬大炮領著一幫人按照吳成剛剛才說的那種鬧法,恐怕趙順成後天很有可能當場就被撤職查辦。到底薑還是老的辣,吳書記出馬果然一個管倆!

趙順成做夢也沒想到,他在暗處暗算別人的同時,別人也在暗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