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寶業在緬北過得很不順心,住在猛古這鬼地方,蚊蟲滿天飛,毒蛇遍地爬,天天下大雨,一肚皮氣正沒有地方發泄,聽到緬甸軍政府請來了什麼國際軍團圍剿國軍,大罵道:“奶奶個熊,老子不把啥國際軍團打得跪在地上叫我三聲爺爺,就不姓蒙。”
蒙寶業僅用第一團防禦,讓另外2個團休息養精蓄銳。第一團守了3天,李彌已經指揮其它部隊對國際軍團形成鐵壁合圍之勢。蒙保業與副師長劉繼禹分率以逸待勞的第二團、第三團直插國際軍團指揮部。國際軍團傾刻間全軍覆滅。
國際軍團總司令丹尼爾,這個英國佬眼看自己老本被一掃而光,用傾家蕩產來形容正合適不過。丹尼爾拔槍自殺。國民黨殘部以2萬多兵力,消滅了國際軍團6萬人。這個大勝仗不但讓緬甸軍政府從此默認緬北為國民黨殘部的勢力範圍,還讓物資極端貧乏的2萬多名國民黨殘兵,有了足夠維持數年生計的糧草彈藥。而國際軍團中數百名印度、不丹、錫金女兵有效地解除了國軍士兵鬱積經年的性饑渴,穩定了軍心。為這些國軍殘兵在緬甸、泰國、老撾邊境開創基業打下了堅實基礎。國軍與國際軍團女兵生下的不少“雜種”, 長大後到台灣工作謀生,受到不公正的對待和歧視,含淚重返金三角生存,這是後話了。
據傳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爆發前的1961年,蒙寶業聽說印度在中印邊境增兵,印度總理尼赫魯放言不惜與中國一戰,蒙寶業說了如下一席話:“我老蒙就能把你印度紅鼻阿三打得找不著北,你印度和打得我逃到緬北的共軍開戰,這不是老壽星嫌自己命長找死嗎。”
蒙寶業是否說過這話,已無法考證,但中印邊境戰爭以印度大敗虧輸結束,則說明印度軍隊不經打是事實。
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緬北的國民黨殘軍已對蔣介石失去了信任,采取與緬甸軍政府和平共處的政策,願意接受緬甸軍政府管轄。誰知緬甸共產黨北方局開進了緬北,緬甸共產黨遊擊隊在孟古地區建立了根據地。這使緬甸軍政府統一孟古的打算又落了空,而且攝於國民黨軍隊的餘威,緬甸國防軍還不敢進入孟古地區圍剿緬共遊擊隊。
此時的緬北猛古,成了真空地帶。有槍便是草頭王在這裏成了真實存在。金三角毒品種植也在這時候形成規模,販賣毒品成為各色武裝力量主要經濟來源。就如國軍緬北93師馬師長說的:“軍隊要吃飯,要買槍支彈藥,家中妻兒嗷嗷待哺,不生產毒品,讓大家夥怎麼活得下去。”
中國這時候正是國門緊閉的年代,老撾、越南戰火衝天,向北向東,此路不通。販毒的通道隻有經過泰國至海上經過印度至西南亞的生意。印度、阿富汗、巴基斯坦後因全球第二大毒品生產基地金新月支撐,這條路也斷了。所以,金三角毒品生產這時候雖成規模卻未發展到顛峰。
再說緬甸軍政府軍因緬共遊擊隊的出現,統一猛古的想法落空。緬甸政府遂使出一山不容兩虎之計,挑動國民黨第2師打孟古的緬共遊擊隊。這次蒙寶業犯了比國際軍團總司令丹尼爾更愚蠢的錯誤。共產黨之間有國際主義義務的行動準則,蒙寶業根本沒有想到打緬共遊擊隊,就是向全世界共黨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