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高息存儲,不受保護
目前,在全國各地的一些地區都有一些諸如互助組、基金會等非金融機構,他們在吸收存款時利率一般都要高出銀行利率的幾倍,甚至十幾倍,在當前銀行儲蓄存款利率仍還是不很高的情況下,高利率無疑對於人們會有相當大的誘惑力。但存款的人一定要認清在這些機構存款不安全,這些機構出現風險付不起存款或故意不付存款時,不會受到國家法律保護。最後,存款人隻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5.半額兌殘,錢財被詐
現在,在一些地區,人們會經常遇到一些“好心”的小商販,打著“為民服務”的招牌,走街串巷為一些手中持有殘角少邊殘幣的人半額兌換殘幣,其實這些“好心人”從表麵上看是在做好事,其實他們是在利用這些人不懂這些殘幣可以全額兌換的知識,利用“好人”幌子在詐取人們的錢財。
當前,手段翻新的詐騙陷阱為每個人當家理財造成了嚴重的威脅,且使一些人已經造成經濟上的損失。那麼,如何才會更好地防範這些陷阱呢?理財專家以為,首先每個人都要多了解一些金融知識;其次在情況不明的情況下,不要輕信他人的信用,也不能為一點蠅頭小利或麵子濫用自己的信用;再次要加強防範意識,處處設防,這樣才不至於會落入他人為自己鋪設的五花八門的理財陷阱中。
理財金科玉律:思路決定財路
理財,當今已成為眾多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隻有理好財,才會讓自家的日子過得更豐富多彩。然而,時代在變,曾經被眾多家庭視為金科玉律的理財觀念也必須變,否則,過去能讓家庭變的富裕的理財經驗如今可能就會浪費你的家庭財富,由此,理財專家提出,當前如果想理好自己的家財,就要變思維,隻要理財思維巧變換、多變換才能讓理財的天地更寬廣,打造出理財別樣天。
1.從借高利貸變為向銀行借款
過去的舊觀念:缺錢時,向放高利貸者借。理財專家認為,這種行為其實是在冒險,放高利貸者其借款利率都很高,年利率一般都在20%以上,如果按期不能歸還借款,利率就要加倍,嚴重的會讓你傾家蕩產,這無異與作繭自縛,過於冒險。
現在的新觀點:如果需要借款,一定不要向放高利貸者借,要借就向那些還款期限沒這麼嚴格,利率也沒有這麼高的地方借款。如果需要短期借款,就向你的合夥人或雇主借款,或用房屋等財產向銀行抵押借款,這樣不僅也會籌到你所需要的款項,即使一時還不了,也不至於最終落的個變賣全部家產無家可歸,畢竟雇主的錢可以拖一拖,而銀行的貸款利率低。
2.從掏錢買房變為出錢租房
過去的舊觀念:買房不租房,理財專家認為,盡管人們經常聽到租房終將一無所有的忠告,但是按月償付抵押借款未必就能使花費和回報平衡。如山西省忻州市市民劉玉章在花了30萬元買了一套房子,20萬元是自己的銀行定期儲蓄存款,10萬元是銀行抵押貸款,而貸款每年的利息相當於他過去租房的花費,當他5年後賣掉房子時,房子他賣了34萬元,他認為自己賺了。如果細算賬,明看他是賺了,暗裏他卻虧了,因為在這5年裏房上的花費他就出了將近2萬元,再加上他20萬定期儲蓄存款5年的利息,也有最少4萬元。如此一算,實際上他比租房住最少多虧了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