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基礎設施不健全,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
我縣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水平尚欠缺,供水、供電、供氣、信息網絡等服務還不夠完善,城市規劃比較滯後,特別是現代物流業發展滯後,規模偏小,僅限於提供運輸和簡易倉儲服務,而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和物流成本控製等物流增值服務沒有展開。
三、對我縣加速融入中原經濟區,實現跨越發展的幾點建議
蒙城作為一個擁有眾多比較優勢、特色鮮明的縣城,必須抓住中原經濟區建設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用足用好政策,采取多種措施實現快速融入,具體來講,應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麵的工作:
(一)加速融入中原經濟區必須解放思想,創新觀念
建設中原經濟區是一項全新的偉大實踐,蒙城縣要想在中原經濟區的建設中大展身手,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搶抓機遇,以便更好地融入到中原經濟區的建設大潮中。目前,我縣應積極樹立和強化合作共贏意識,發揮比較優勢,創新協作機製,拓寬協作領域。特別是要加強政府部門間的聯係,推進企業間的合作交流,通過組織各種跨區域的多種多樣的活動,促進生產要素在區域內的自由流動,最終實現區域內的互惠互利,從而達到共贏的目的。
(二)加速融入中原經濟區必須做大做強支柱產業,增強硬實力
實踐證明,做大做強支柱產業是加快發展的第一推動力,是實現後發趕超的關鍵所在、潛力所在。做工作沒有重點就沒有突破,我縣要立足現有的汽車製造、煤炭資源、農產品、勞動力等優勢,做大做強支柱產業。要以江淮安馳為龍頭,積極打造集汽車製造、改裝、零部件加工、整車銷售等為一體的汽車產業鏈,著力把汽車產業建設成為支撐蒙城工業的脊梁,使之能在中原經濟區的建設中起到產業引領作用。
(三)加速融入中原經濟區必須圍繞豐富的農業資源打造特色品牌
蒙城作為一個農業大縣,自然條件優越,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我們應圍繞豐富的農業資源開發食品工業項目,打造一批特色產品,要按照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的經營理念,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的原則,重點培育和引導金冠麵粉、恒瑞麵粉發展精深加工。各麵粉廠要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大力發展休閑食品,加快包裝、印刷、機械、運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四)加速融入中原經濟區必須引進一批大型商貿物流項目,建設具有較強輻射能力的商貿流通中心
近年來,我縣的商貿物流仍以傳統業態為主,規模偏小,層次偏低,輻射能力不強,創新能力不足,所以我們要加速建設現代物流園,合理配置倉儲區、物流配送區、貨物中轉區、商貿流通區和配套服務區等主要功能區,加快形成結構穩定、高效運作的現代物流園區體係,積極發展第三方物流業,不斷提高物流組織化集約化程度和專業技術水平,打造立足皖北,麵向中原的區域物流中心。
(五)加速融入中原經濟區必須著力培育文化旅遊業
當前,我們要緊緊圍繞莊子文化、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等,精心策劃大項目,打造旅遊品牌,讓巨大的文化資源,變為一個個實實在在的項目、實實在在的品牌。要把莊子祠、九鼎靈山寺、尉遲寺遺址等資源進行統籌設計、統一規劃,使人一到蒙城,就能體會到蒙城獨特的文化氛圍。
此外,還要因地製宜,有效實現文化、文物、旅遊的有機結合,加快建設以住宿、餐飲、商品、娛樂等為重點的休閑農業旅遊,實現吃、住、行、遊、購、娛,一體化供給。可圍繞茨淮新河、芡河、阜蒙河發展休閑漁業垂釣場;圍繞楚村鎮陳仙橋發展生態農業園和民俗風情園;在北淝河、河、芡河和茨淮新河河畔重點扶持一批“農家樂”項目,從而提升我縣旅遊業在中原經濟區的知名度和整體實力。
筆者相信,隨著中原經濟區戰略的深入推進,蒙城將依托自身豐富的物產資源、人力資源和傳統的工業基礎,及時出台相關措施,建立良好的對接機製,加速融入到中原經濟區建設的熱潮中,為安徽的振興做出新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中原經濟區規劃》.
[2]《中原經濟區建設綱要》.
作者簡介:孫誌紅,女,籍貫(安徽省蒙城縣),安徽省蒙城縣委黨校總務室主任,研究生學曆,畢業於安徽省省委黨校研究生班,政治學專業,高級職稱,執筆人:孫誌紅。
王奎芝,女,本科學曆,畢業於安徽省委黨校經濟管理專業。
張磊,男,研究生學曆,畢業於安徽省委黨校法律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