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生產科研功能
在實訓基地的建設和日常管理、教學過程中,實踐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也在時刻開展著專業實踐工作。在通過課程整合、開發的過程中,教師和教育管理者也在不斷探索,提煉書本上的學科專業知識、教學內容,打破教材的局限性,創設真實的專業情境,淡化了專業間的學科界限,將各種教學資源進行有機重組,實現專業課程教學的理念、模式、內容、方法和手段的創新。實訓基地具有真實性、開放性,這就為教師和教育管理者提供了一個真實的生產科研平台,實現和完善產學研一體、工學結合、教學改革,提高實踐生產與科研水平。
4.拓展訓練功能
拓展訓練功能是指實訓基地在正常教學計劃外,為滿足學生不同層次的個性化發展目標而開展的崗位技能和職業素質訓練。實訓基地,尤其是校企合作共建的實訓基地,高校越來越多地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這也就意味著實訓基地承擔起了為企業進行新進員工培訓的職責。另一方麵,現代社會生產技術日新月異,各技術、服務和管理一線工作崗位的專業技術含量逐漸增加,責任範圍也日益擴大,這些都對從業者的職業能力提出了新的、也是更高的要求。實訓基地由於與企業之間的緊密聯係,企業可以安排員工在高職院校的實訓基地內進行專業技能培訓。這樣,既可以彌補企業培訓場地、師資的不足的缺陷,也拓展了實訓基地自身的功能。
5.服務社會功能
高職院校實訓基地,除了服務於本校學生、教師和合作企業外,還應考慮麵向社會實現服務功能。例如,突出實訓基地的係統性和先進性,加強技能教學規範化流程,在地方或行業內起到示範與引領作用,爭取成為技能培訓、考核與鑒定中心。如此一來,既能提升學院的技能教學質量和社會地位,又能提高實訓設備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麵,除了為社會相關企業的員工崗位培訓,實訓基地在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實訓基地在高職的實踐教育中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實現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保證。高職教育在夯實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必須積極探索產學研結合的模式,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和設施的建設。在實訓基地建設和管理過程中,要時刻把握其實踐教學、教師培訓、生產科研、拓展訓練和服務社會功能定位,以行業和專業發展的先進水平為標準,以學院發展規劃目標、專業人才的實際需求為依據,實現實訓基地在高技能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巨大作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工作指南[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
[2]王強.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與管理研究[J].科技視界,2012(06).
[3]吳曉天.公共實訓基地的實踐與探索[D].華東師範大學,2009.
[4]藺智勇.論職業院校實訓基地的建設[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11).
[5]童炳金,林洪輝.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的模式與機製創新[J].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6(2).
作者簡介:黃子文(1979-),江蘇揚州人,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