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低碳經濟的國際融資方式研究(3 / 3)

3.碳排放交易

1997年的《京都協定書》設立了清潔發展機製CDM項目,發達國家通過對發展中國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項目進行投資獲得相應的減排額度。

我國CDM項目成功的案例有很多,如2009年6月,紐約證券交易所集團旗下交易所BlueNext與北京環境交易所(CBEEX)建立合作關係,在國際資本市場上推廣中國的CDM項目,中國的CDM項目迅速發展。2009年8月2日,我國的石化領域也進入了“碳交易”。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海油發展)與澳大利亞最大的投資銀行麥格理銀行有限公司簽訂了40萬t/a煆後焦餘熱綜合利用CDM項目的買賣協議。

4.國際援助資金

國際援助資金包含贈款、優惠貸款、債務減免等援助資金,這些資金援助在促進中國低碳企業的發展方麵起到了很大作用。

(1)贈款

贈款也是國際機構支持中國氣候變化相關項目常采用的方式,主要投向技術支持和能力建設相關項目。2010年8月世界銀行批準了700萬美元全球環境基金贈款支持中新天津生態城建設,項目執行期為6年。贈款資金將全部用於中新天津生態城的節能減排建設。

贈款為低碳發展提供直接的額外資金來源,但國際來源的贈款畢竟有限,而且以贈款的形式對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援助也逐漸減少。在中長期作為低碳政府發展低碳經濟融資來源有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

(2)優惠性貸款

優惠性貸款和贈款構成了國際雙邊與多邊機構援助我國發展低碳經濟建設的主要資金來源。根據《“十二五”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規劃》,中國“十一五”期間共借用外國政府國際金融組織提供的優惠貸款233.8 億美元(實際使用額)。一般,優惠性貸款的利率低、償還期較長,通常還設有寬限期。

2008年,昆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就利用德國政府貸款的汙水處理與再生利用水廠項目,以及利用德國促進性貸款的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總體估算投資為15.35億元人民幣,其中利用德國政府貸款1000萬歐元(折合人民幣約1.07億元),利用德國促進性貸款5000萬歐元(折合人民幣約5.35億元)。

參考文獻:

[1]張家瑩,孫元元.低碳經濟國際融資問題[J].經濟研究導刊,2012(22):82-84.

[2]王遙,等.第三章氣候融資工具[A].2012中國氣候融資報告:氣候資金流研究[C].北京:中央財經大學氣候與能源金融研究中心,2012.

[3]袁曉玲.國際投資與融資[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4]中國節能投資公司.2009中國節能減排產業發展報告迎接低碳經濟新時代[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9:329-378.

[5]喻翔宇.中國低碳經濟投融資的困惑與思考[J].求索,2010(7).

作者簡介:盧誠靜(1989-),女,貴州貴陽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中央財經大學區域經濟學。

李爽麗(1990-),女,河南平輿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中央財經大學區域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