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預算的編製及執行過程與績效相掛鉤。行政事業單位在對預算所實施的管理上,要通過將預算的編製及執行情況同各部門的績效密切地聯係起來,從績效評價的角度加強對預算的管理力度。在預算的編製過程中,通過要求單位各部門負責人積極參與,來提高預算在執行過程中的力度,避免了預算與實際有較大偏差情況的出現;而在預算的具體執行過程中,對那些擅自挪用、惡意多報、謊報預算等諸多違反預算使用規定的行為,要根據其績效的評價結果進行相應的經濟或其他方式的懲處,從而達到以儆效尤的結果。
4.加強經費審批及內部控製製度的管理。由於行政事業單位在經費的審批過程中普遍存在缺乏審慎、不夠嚴格的問題,應對其進行製度上的完善及改造,增加對經費審批過程的監督檢查力度。例如,實行會簽製的行政事業單位要充分利用該製度的優越性,對缺乏相關負責人簽字的經費審批事項要拒絕進行處理,如果無法進行判斷或取舍的要積極向上進行反映,尋求上級主管部門的處理建議和意見。此外,行政事業單位還要加強對內部控製製度的建設,防止經費審批過程中的惡意授權,從而達到從內部杜絕財務舞弊行為發生的目的。
5.提高財務人員素質,培養複合型的會計人才。現代財務管理要求財務人員不但具有傳統的核算型素質,還要具備管理型和經營型的素質,不僅要掌握專業財務知識和技能,還應對計算機和財務管理知識有比較深刻的了解,才能利用電算化會計的特點,實施財務管理,對事前、事中和事後進行全麵的掌控。為此,要有目的的組織財會人員參加各種專題培訓學習,較快地更新知識,學習先進的管理技術和方法,提高綜合管理能力;定期召開業務學習會,交流工作經驗和認識,從中取長補短,發揮群體優勢;繼續實行會計人員崗位資格管理製度,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
此外,作為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外部監督者,財政部門一方麵要依法履行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監督職責,深入基層掌握情況,從預算編製到預算執行,從資金管理到資產管理,從非稅收入管理到集中支付管理,從資金結算到會計核算,從內控製度的製定落實到財務人員的任職資格,從事前預警、事中監控到事後規範,全方位、全過程實行有效的指導和監管。另一方麵要加強對單位財經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宣傳,要定期進行相應的業務培訓,特別是新製定的管理製度要及時貫徹下去;要利用財政部門的宣傳窗口和渠道,隨時做好政策的解釋工作,反複宣傳政策,以達到深入人心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金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金融經濟,2008(20).
[2]張勇.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現狀與對策.廣西工學院學報,2005(S2).
[3]邸金鳳.會計電算化過程中若幹問題的探討.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