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資源配置不合理。事業單位實現長遠期發展的基本要求就是對資金和實物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從而最大程度發揮資源的有效作用。但是目前我國的事業單位通常存在資金的支出不合理,分配比例嚴重失調等現象,使事業單位的發展麵臨極大的財務困境。資金使用不合理的重要表現是不考慮實際需求而進行盲目建設,特別是事業單位新上任的領導為了突出政績大搞形象工程,出現了“拔上任的樹,栽自己的苗”以及“用明天的前辦今天的事”等一係列不良現象。
(三)經濟管理意識薄弱。事業單位由於其特殊的性質和資金來源,使很多內部人員認為自己的工作是鐵飯碗,由此造成危機意識的缺失和經濟管理意識的薄弱,特別是對於財務風險認識不足,使經濟管理從製度到具體工作都出現相當大的缺位現象。
三、實現事業單位經濟良性發展的改進措施
(一)加強事業單位的財務預算管理。事業單位要深刻理解進行預算管理的重要意義,並且注意預算方法的改進,防止出現隨意增加支出範圍和項目的不良現象,避免使事業單位陷入更深層次的財務負擔困境中。在實際進行操作時要結合往年資金收入狀況和主要支出項目,運用先進的核算方式對預算進行合理地控製,盡可能低保證當度的收支平衡。在年初要進行本年度財務預算報表的編製,工作中將預算內容作為業務支出的重要實施依據,嚴格按照國家法規對收入進行管理,使其納入到財務管理範圍之內。
(二)加強財務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培養。完善的製度是進行經濟管理的依據,同時也是強化內部控製的必要條件,事業單位在經濟活動中要落實統一管理、協調發展的理念,對單位的預算和支出進行總分製的實施。製度的落實情況和工作的實際效果決定於相關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因此要對財務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使其法規意識、業務能力、風險意識等都有所提升,極大地發揮其能動性和創造力,為事業單位的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加強事業單位內部控製。事業單位內部控製製度的建設和完善是落實經濟發展改革的基本保證,通過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不和諧因素進行監督管理並作出有效的調整能夠極大地避免事業單位各部門之間的信息不對對稱以及使規章製度流於表麵現象的發生,真正發揮了經濟管理的作用。在內部控製的內容上一方麵要注意會計核算以及會計信息的客觀性,保證財務報表能夠正確反映事業單位的發展情況;另一方麵還要加強對於事業單位基本建設和日常經營開支的控製,避免實物資源的閑置和浪費;此外還要加強對於內部工作人員的監督,避免出現經濟違規違法行為對人民利益和國家財政造成的損害。
參考文獻:
[1]李雲仙.新形勢下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目標初探[J].中國外資,2013(01).
[2]李克華.關於如何加強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的若幹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