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農業技術

在傳統農業生產中,農戶的生產工具非常簡單,依靠著代代相傳的生產經驗來進行生產經營活動。他們懼怕風險,不敢創新,對農業新技術很是排斥。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國家非常重視農業技術的發展,鼓勵和支持科技人員開發、推廣應用先進的農業技術,鼓勵和支持農業勞動者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應用先進的農業技術。我國農民文化素質普遍較低,這嚴重製約了農業技術創新效益的發揮。另外,我國農民依靠農技人員推廣農業技術所起的作用也非常有限。農業技術推廣人員不僅數量很少,而且推廣時間也在逐步減少。目前,我國農產品的科技含量低,技術進步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還不及發達國家的一半。

3.資源稟賦

農戶資源稟賦包括農戶家庭中的勞動力人數、農戶耕地資源、農戶家庭的收入情況、農戶的受教育水平以及農戶的信息資源等幾個方麵。在傳統農業階段,農業生產力低下,農戶的受教育水平差異不大,因而傳統農戶的資源稟賦異質性不明顯,而且都處於較低的狀態。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農戶出現了分化。不同農戶的受教育程度出現了較大的差別,而且家庭收入也出現了明顯差異,特別是現代社會下,農戶資源稟賦表現出很大的異質性。

三、現代糧農對製度、技術、資源條件的要求

1.對於製度的要求

政府應該不斷改革戶籍管理製度,允許農戶合理的社會流動;不斷完善城鎮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社會保障製度,提高農民的社會保障水平;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加快發展政策性農業保險;提供及時獲取有效市場信息的途徑,增強農戶獲取信息的能力;建立城鄉一體的市場製度體係和完善的市場機製,推進城鄉要素流動、保障農民權益;完善和拓展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服務功能,建設新型農產品銷售網絡;加強農產品的營銷促銷服務,充分利用WTO規則等,加大對農產品營銷促銷服務的支持力度。

2.對於農業技術的要求

農業科研部門要立足農村和農戶實際,加強農業技術信息的供給,積極研發和生產適合農戶需求的高新技術;以農民增收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製定合理的宏觀政策誘導農民采用新技術;要積極培植農戶對技術信息的需求,增強農戶吸納新技術的動力;大力宣傳科技示範戶等農村發展中的成功者,激發農戶采用農業技術;加強農業技術信息的供給;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係,拓寬農民獲取農業技術信息的渠道,增加向農民傳授科技知識和生產技能廣大農業技術指導人員。

3.對於資源條件的要求

加強對農村的教育投入,大力發展農村教育,提高農業勞動者的素質水平,同時要加大對農民的技術培訓,以拓寬農民的視野和提高就業技能;加強對農村基礎設施(道路、灌溉條件、通訊設施、信息網絡等)的投資和建設。

參考文獻:

[1]馮書泉.國外農村建設的基本經驗[J].科學社會主義,2006(1).

[2]何強.對於傳統農民向新型農民轉變的思考[J].學習與探索,2007(4).

[3]秦秀紅.兼業農戶、現代農戶與國家食物安全[J].中國農學通報,2010,26(17):447-450.

[4]梁流濤.不同兼業類型農戶的土地利用行為和效率分析[J].資源科學,2008(10).

[5]畢潔穎,黃佳琦.農戶兼業及對糧食生產的影響分析[J].中國農業信息,2013.

[6]喬榛.中國農村經濟製度變遷與農業增長[J].經濟研究,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