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證券發行製度的重要改革(2 / 2)

多年來,管理層過分看重股權融資,甚至把融資數量作為考核市場發展的主要業績指標。市場的發展始終沒有擺脫數量擴張的思維定式。這造成了上市公司“圈錢”的超常規發展。其一,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時,由於股市的資金不需要支付利息,上市公司都抱著“不圈白不圈”的心理,無論企業經營是否需要這些資金,都極力爭取“圈錢”機會。在巨大的利益麵前,為了能把幾千萬甚至是數億數百億的資金“圈”到手,上市公司依靠做靚報表以及利用現行製度方麵的缺陷,進行瘋狂的公關活動。企業通過各種渠道,打通各個環節,通過包裝和造假獲取上市資格,甚至還采取虛報項目“圈錢”的方法,而錢一旦到手,便立刻改變募集資金投向,或將幾億甚至幾十億元的資金閑置,或者回流到證券市場進行投機,對上市公司的本身發展沒有起到任何積極作用。而且一旦融資成功,其業績卻很少能夠繼續“靚”下去,相反還常常呈現出“背離”狀態,最後的買單者無一不落在投資者身上。

長期以來,中國證券市場一直存在這樣的問題,企業上市後業績直接變臉,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不但給投資者帶來嚴重損失,而且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這次改革針對市場上目前存在的問題,加大了企業違規的成本。“查證屬實的,自確認之日起36個月內不再受理該發行人的股票發行申請,並依法追究中介機構及相關當事人責任。”而且,針對作為利益共同體的保薦人,也是這次監管的重中之重,“審核過程中,發現發行人申請材料中記載的信息自相矛盾、或就同一事實前後存在不同表述且有實質性差異的,中國證監會將中止審核,並在12個月內不再受理相關保薦代表人推薦的發行申請。”到本人寫作本文為止,已有數百家上市公司撤銷了IPO申請,說明這個市場有多少企圖上市“圈錢”。該意見在維護市場公平,切實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方麵,真真正正起到了作用。

三、加強對相關責任主體的市場約束

發行人控股股東、持有發行人股份的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應在公開募集及上市文件中公開承諾:所持股票在鎖定期滿後兩年內減持的,其減持價格不低於發行價;公司上市後6個月內如公司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的收盤價均低於發行價,或者上市後6個月期末收盤價低於發行價,持有公司股票的鎖定期限自動延長至少6個月。

自從創業板上市以後,公司這邊上市,那邊公司高管開始辭職賣股票的事件層出不窮,讓投資者感覺受到嚴重欺騙,對證券市場失去信心。這次意見稿這樣規定,使得公司高管在上市暴富後,不能再抱著撈一筆就走的心態,而要就行踏踏實實做實業,把企業業績做好,與投資者共同分享企業紅利。

參考文獻:

[1]中國證監會關於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製改革的意見(征求意見稿).

[2]於小.淺析我國證券市場低效率的製度原因[J].學術交流,2005(8).

[3]劉誌紅.製度缺陷導致證券市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J].中國審計,2003(2).

[4]甄紅,線金榮,榮孫夢.對我國證券市場製度缺陷的再思考[J].海南金融,2012(2).

[5]鍾用.我國證券市場低效的製度性分析[J].當代經濟,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