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小時如何打擊全球(3 / 3)

采用乘波體技術的X-51A和常規飛機利用機翼產生升力的原理迥然不同,特別適宜於在大氣層邊緣的低氣壓環境下高超聲速飛行,一個多小時就可以從西雅圖飛到北京。亞軌道高超聲速飛行器的飛行軌跡像飛機一樣不可預測,可供攔截的窗口也稍縱即逝,現有防空手段幾乎無法攔截。

戰場革命

按照美軍的規劃藍圖,全球快速打擊係統具備在接到命令後1小時內對全球任意一點目標實施打擊的能力,且突防成功率和命中精度極高,將為傳統戰爭模式帶來革命性變化。

以往,空中與太空是兩個割裂的戰場空間,而全球快速打擊係統中諸如X-51A、X-37B等所具備的航空與航天雙重功能,勢將打破空中與太空戰場的界線。由於打擊指定目標所需時間大大縮短,未來作戰中的空襲將變得更加突然,空天遠程奔襲將從現有的多種作戰手段之一,升級為一場戰爭中的主要作戰手段。同時,來自太空或亞軌道的直接攻擊還將使常規打擊的威力和精確性大幅提高。在相關領域率先發力的國家在戰爭中將更具主動權,而後發國家也必然會不遺餘力追趕,以避免與強大對手在攻擊手段上出現代差。

對於防禦方而言,全球快速打擊係統將大幅削弱現有從戰術到戰略各級防空網的攔截效能。目前的雷達預警技術要麼主要用於探測大氣層內機動目標,要麼重點探測飛行軌跡固定的航天器與彈道導彈,但以X-37B和X-51A為代表的新一代全球快速打擊係統不僅可以“跨界飛行”,且軌道靈活可變,給予防禦係統的反應時間很短。由於突防手段與以往完全不同,預警和攔截武器如果僅僅立足於在現有技術體製上做性能升級,肯定無法滿足需求,這就要求防禦方研發更具革命性的新一代防空(天)係統與之對抗。這無疑會刺激大國間在高邊疆的防禦與進攻手段上展開軍備競賽。

全球快速打擊係統反映出美國政府在國家安全戰略方麵的深層次意圖。依據美國最新《核態勢評估報告》,未來,核武器在美國國家安全中的作用將逐步降低,美國會更加重視“非核威懾”。在此背景下,具有全球快速打擊能力的作戰係統有可能成為美國在後核武時代的新“撒手鐧”,提高美國在核裁軍談判中的策略彈性,保證低核武庫存時的國家安全,以及對盟國的安全承諾。此外,2010年2月頒布的《四年防務評估報告》也指出,包括太空在內的“全球公地”將成為美國的戰略重點,攸關美國關鍵利益。X-37B空天飛機的成功發射,進一步鞏固了美國在空天技術領域的優勢。

應對之策

2011年6月8日,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公布有關實施全球快速打擊動能、非動能武器研製方案信息征詢書,表明美國全球快速打擊係統的研發漸由實驗驗證階段向工程化階段轉變。

麵對美國在未來戰爭手段上的壟斷企圖,中俄兩國必然不會聽之任之。俄軍工係統已經在著手研究相關技術方案,並多次強調將以核打擊方式回敬任何形式的入侵。其實蘇聯在太空武器及高超聲速飛行器領域並不比美國遜色,冷戰時期就曾上馬研究過類似X-37B式的空天飛機。近年來,俄羅斯在幾乎每屆莫斯科航展上都展出過類似X-51式的高超聲速巡航導彈,該國的衝壓發動機技術積累甚至比美國還要雄厚。此外,國外媒體也曾報道過中國進行高超聲速武器研究的相關情況。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應對美軍全球快速打擊係統所帶來的嚴峻挑戰,最好的方法不是投入主要資源發展被動防禦武器,畢竟目前美軍也沒有研發出相應的防禦係統;而是針對性的研製類似攻擊係統。當大國間在重大武器技術領域達成新的平衡後,戰爭的風險才會更容易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