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取同階層人的經——設定理財方案,看工資訂計劃(2)(1 / 3)

基本原則:隻買對的不買貴的。業內人士指出,首次置業,挑選適合自己目前需求的應該是基本準則。否則可能麵臨的是買得起住不起的尷尬。不僅每個月的供房款占去收入不小的一部分,還有物業管理及水電煤氣等費用,可能會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年輕置業人群一般剛從大學畢業不久,工作年限不長,初入社會需要花錢的地方很多,再加上生活必需品要不斷配齊、同事同學關係的維護、各種社交場合的投入及參加各種培訓的費用都將是不可避免的。專家建議,買房前要清算一下自己現有的“現金流”,包括存款、現金、可以套現的股票等。根據“現金流”,考慮付款方式和所能支付的首付款,從而考慮所購買的房子的總價。此外,還要看購房後的家庭收支狀況。計算家庭收入時應側重固定可靠的來源,如工資、銀行存款利息、債券利息等;家庭支出包括每月的月供、物業管理費、水電煤氣電話費、正常生活開支等等。

年收入15萬元的理財方案

年收入15萬元的高等收入群體,大多會在工作幾年後考慮車、房的問題。這些都是龐大的支出,需要精心地去策劃調配自己的資金。在沒有理財方案的情況下,盲目地下手,很可能弄得自己的資金狀況如散沙一盤,使財富大量流失。

在外企工作的杜小姐今年28歲,她丈夫今年也28歲,在一家私營企業工作,兩人年固定收入在15萬元以上。由於工作繁忙且處於創業時期,各種條件尚未具備,所以兩人近期不準備要小孩兒。兩人剛購買了80平方米首付4萬元的按揭房一套,貸款35萬元,每月供房款2000元,家庭其他開支每月2000元;現有銀行存款15萬元,無其他投資。杜小姐本人單位買了社保(失業和醫療)一份,每月由單位代交200元。丈夫沒有購買任何保險。他們準備在一年內買一輛13萬~15萬元的小車,想一次性付款,不知是否妥當;另外,為了在5年後能輕鬆養育小孩兒,也想積累足夠的資金,卻不知從何著手進行理財。

理財師建議杜小姐夫婦倆在進行家庭理財時,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麵:

1.確保按照近期消費規律進行基本儲備。

應重視儲蓄習慣,維持足夠的現金流動,建議保持5萬元最基本的存款儲備,其餘可作進一步安排以提高消費品質或投資收益水平。

2.謹慎考慮近期買車。

是否買車要看幾個方麵:是否屬於必備的交通工具,養車費用是否可以輕鬆支付,是否能夠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由於車價仍有較大的下調空間,因此很難確定何時才是買入最佳時機,可根據實際需要再作決定。

3.調整家庭投資結構。

在購買汽車之後,每年的基本資金積累為8萬元,建議按照2∶4∶4的比例將資金安排在銀行存款、委托理財產品、股票基金或信托產品的投資,避免通貨膨脹造成資金貶值,並在分散風險的前提下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

胡氏夫婦均為外企白領,在買了房和車後,年結餘15萬元。兩人就希望找到一套穩妥的理財方案,來安排自己的這些資金。

理財分析師針對他們的情況提出以下理財建議:首先要調整小家庭的金融資產比例,通過開放式基金的投資來間接投資證券市場。投資儲蓄、基金的資金可以按2∶8進行控製,除留20000元作為家庭應急資金投資儲蓄外,其餘可投資開放式基金。在基金投資上可以按70%投入股票式基金,10%投入債券型基金,20%投入貨幣基金。

在有小孩兒後,考慮到其將來的教育,須積蓄教育基金。可通過定期定額申購基金每月2000元的方式,來積蓄教育費用。

如要考慮換房子,這對小家庭的財務壓力是比較大的。建議不要盲目購房;假定男方收入穩定,保持在現有的水平,可以考慮換房。在準備了大額資金用於購房、裝修時,可將資金投入貨幣型基金,一方麵可以保證年收益2%~3%,另一方麵變現方便。

每個人都應該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製定一套適合自己的理財方案。下麵提供一套年收入15萬元的家庭理財方案,僅供參考:

1.建立家庭緊急預備金,以備不時之需。

緊急預備金一般以3~6個月的固定支出總額為準。

2.合理進行資產配置,增加投資品種。

別把流動資產全都投資在股市裏,這樣投資渠道單一,投資風險也大。

3.加強保障,完善家庭保險規劃。

可考慮增加重大疾病保險和養老保險,以彌補單位醫療保險的不足,保費以不超過整個家庭收入的10%為宜。

4.籌備養老準備金。

提早作好退休計劃,準備養老金,這是個人財務規劃不可或缺的部分。

理財投資要注意的問題:

1.要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

2.了解自己承受風險的能力。確定自己承受風險的能力可能需要專業理財人士的協助,他們通常能根據投資者的個人經曆、調查問卷的結果提供專業的意見。